【出版眼】書籍最後的總回顧?-《牛津圖書指南》

王岫 |2010.06.27
1155觀看次
字級

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今年出版一部厚重型談論書籍歷史和發展的半百科全書型工具書──《牛津圖書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ooks),主編介紹他們這套書時,說這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個世代,第一部談論世界各國之書的書籍。
傳統書籍走入歷史?
但從本世紀開始發展的電子書,到第一個世代(decade)將結束的二○一○年,電子書和其閱讀器已很大有的突破,不少出版業者配合資訊的發展,將重心轉向電子書,許多人因而憂心,傳統書籍,是否即將走入歷史了?
如果傳統書籍消失,那麼這部《牛津圖書指南》,無疑的將是數千年歷史以來,世界各國書籍發展的最後見證者,也可能是揭示傳統書籍歷史最適當的一座紀念碑(monument)。
這部書是由維吉尼亞大學善本書研究中心(Rare Book School)去年剛上任的主任蘇亞雷斯(Michael F. Suarez)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英文系教授沃德海森(H. R. Woudhuysen)合編。善本書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在開設各種有關書籍發展及印刷、裝幀、維護,以及一切與書有關之知識和技術等課程,訓練對象以圖書館員和藏書家、出版業者等與書有關的行業人員為主。 蘇亞雷斯之前也參與編過《劍橋本英國圖書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Book in Britain)的系列出版品,有豐富的圖書史知識和學術著作。
是書史總回顧?
《牛津圖書指南》是一部兩冊裝的厚重的半百科全書型工具書,全書共一千四百零八頁,總字數超過一百萬字,圖照一百五十多幅,並由二十七國家,三百九十八位學者參與執筆或撰稿。說它是半百科全書型,是因為它的第一部分是由四十八篇學者論述組成的,不太算參考工具書的定義和形式;不過這四十八篇論文,含蓋內容從西元前三千六百年古代蘇美人的泥板文獻(clay tablet)一直到現在二十一世紀電子書(e-book),世界各地重要書籍發展或者與書有關的行業(包括印刷、紙張、裝訂……)的變革….等,無疑的是世界書史的總回顧。
至於第二部分,才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百科全書式詞條,總共收錄五千多條條目,其範圍更廣,除世界重要國家(亞洲、非洲、紐澳等地都包含在內)圖書文獻發展的條目外,連手稿、圖書館、書籍出版、銷售、圖書編輯、插畫……等都盡力收錄。此部分條目較細,與第一部分大篇型論文稍有差別,讀者如欲查檢如「紙」(paper)、「兒童圖書」(Children's Book)、「打字機」……等條目。甚至於出版社「賽蒙舒斯特」(Simon and Schuster)或各時代對書籍印刷有重要變革的代表作品,如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布里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等條目,都可在這部分查檢閱讀。
是回眸?是前瞻?
這部書會是有關「書」之知識的傳統工具書,最後一部大部頭的巨著嗎?從它也有發行數位版(digital form)來看,似乎它既保留傳統,不惜以美金二百七十五元(近九千台幣)之價格,推出紙本書籍,但也不得不預估電子書發展的強流,而有數位電子版的製作。想來,這趨勢會不會是傳統書籍最後的一番搏鬥或回顧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