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音「ㄑㄧˇ」,原是古代國名,商湯滅夏之後,夏的後代封於「杞」,就是現在的河南杞縣。
「杞人憂天」出於《列子‧天瑞》,原文如下:「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無)所寄,廢寢食者。」杞國有個膽子很小、思慮很多的人,一天他忽然想到如果天塌下來,豈不是無處容身了?為了這件事,他整天苦惱,寢食難安。
這個千古笑談,後來引申為不必要的憂慮,也作「杞國憂天」、「杞人之憂」,主要在提醒我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憂愁,與「庸人自擾」大致相同。
《幼學瓊林》曾加以評論:「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提醒我們如果心裡憂慮太多,和杞人擔憂天會塌下來,沒有什麼不同。其實,「憂天傾」、「杞人之憂」的想法在科學發達的今日,面對著種種自然災害,其中包含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