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習慣在春節期間到佛寺點燈,參加上燈法會,為家人祈求來年的平安,將祝福寄託燈中,燃於佛前,晝夜不熄。
佛前燈一般稱為「長明燈」或「無盡燈」,是不熄滅的。《隋唐嘉話》曾記載,在江寧縣某一間寺院裡,有一盞長明燈從晉到唐,燃了五百多年,相當不可思議吧!
燃燈供佛是「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之一,可分為二類:一是禮拜、誦經時點燃的,依材質分有脂、膏、酥、油、漆、蠟、明珠七種燈;另一種就是長供佛前不滅的長明燈。
其實佛已證得涅槃,超越一切相對法,沒有晝夜明暗之別,「法燈」原自長明,何須眾生燃燈呢?那是為了讓眾生能有供養修福的機會。
佛世時,有位貧女難陀,用乞討的錢,買了一盞油燈到精舍供佛。經一天一夜,大燈皆熄,只有這盞小燈不滅。眾弟子不解,佛陀笑說,「貧女發大菩提心布施,燈不會滅,她未來將成佛,佛號『燈光』。」
《增一阿含經》也記載燈光如來過去世為長老比丘時,以麻油燭火日日供養寶藏如來,也得成佛之授記。心意虔誠,即使一盞微火,也能成為無盡燈。
佛教還把佛法之脈稱為「法燈」,師父傳法於弟子稱為「傳燈」,承續法脈叫「續燈」,宋朝高僧普濟禪師取佛法之燈代代相傳之意,寫成《五燈會元》一書。唐鑑真大師東渡,五次失敗,第六次才踏上日本傳戒律,被尊稱為「傳燈大法師」。
為自己點燈,也要為別人點燈。維摩詰居士曾教導發心的魔女們,回到魔宮後,如何修習「無盡燈法門」,譬如一燈點燃百千盞燈,使黑暗充滿光明;一位發心菩薩,要開導百千個菩薩,令其都發大心。菩薩不會因為點亮其他燈,自己就熄掉,反而是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