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頌〉與〈開通褒斜道刻石〉同是為了紀念在懸崖峭壁間辛苦修築棧道的工程竣工銘文。〈開通褒斜道刻石〉是記載第一次開通,〈石門頌〉緊接著開通後亦撰文記述。

石門是人工開鑿的一座山洞隧道,在褒斜道南口,漢代時為貫通褒斜棧道而鑿。開鑿山石的辦法是以「火燒水激」法燒穿而成,即熱漲冷縮之物理特性,據聞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當時為慶祝石門的開通,東漢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撰文,由司隸校尉楊孟文將頌詞寫下,名曰「石門頌」。全稱「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也稱「楊孟文頌」,鐫刻於褒斜古道石門之崖壁。一九六七年因修建水庫之故,將石門頌刻石移入漢中博物館。最後在原崖壁傳拓者是姚金緒先生。
此摩崖石刻,結字姿態錯落有致,字隨石勢小大由之,不刻意求工,自然流露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筆趣。由於點畫與排比皆靈活自如,似信筆所寫成,無法度的約束,反而為它平添了幾分高古與蒼茫之感。用筆以圓筆為主,以籀篆筆法圓起圓收,起筆藏鋒,運筆中鋒,收筆回鋒。文中「命」、「升」等字垂筆特長,放縱舒展、灑落自然,有「隸中草書」之譽。
清代張祖翼對〈石門頌〉特別讚賞,為此碑題跋時寫下:「然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