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照片的啟示

愚庵 |2010.06.22
2165觀看次
字級

千禧年之後,人類正活在一個災難愈來愈多的世界,不管是自然的,或是人類社會的犯罪所帶來的災難,隨著網路傳播的普遍,只要你願意知道,打開電視或電腦,都可以立刻映入眼簾,網路上隨時都有自拍自傳的現場實秀,令人宛若親臨一般,前不久,曼谷紅衫軍暴動場面,至少有十幾個新聞或非新聞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怵目驚心的畫面,血腥暴力的等級破表,而在現場傳送照片的記者就有四人被流彈波及死亡。

文明社會是否因為每天接觸這些冷酷的畫面,結果自己也變得冷血了,這一個趨勢一直是社會學界研究的標的,但無疑的是,人的感官是一種適應環境的過程,就如同久聞臭味的人,最後不覺其臭的道理一樣,在這個時代,也能適用於理解人對每天所接觸的冷酷畫面感覺如何?一個清楚的答案已經浮現了;「逐漸麻木」。

我們從一個故事來審視這樣的答案吧!

一九九三年,那是網路世界尚未發達的時候,一位剛獲得美國普立茲攝影獎的記者在南非的家中舉槍自殺了,當時的輿論對他的自殺是如此蓋棺論定的;「此人因為良心的內疚而自殺了」。

到底良心是什麼?

故事是這樣的:

獲得普立茲獎的人叫凱文卡特,他當時是時代雜誌的旅外記者,獲獎的照片是一張一九九三年描述非洲蘇丹內戰的現場災民的照片,照片中,一位蘇丹的兒童難民正在前往聯合國難民營的路上,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位黑人小朋友已經無力再走而跌坐於地,而在孩子的背後是一隻展翅的大禿鷹,正等著孩子死掉後來咬啃屍體。

這張刊登於時代雜誌的照片,當年震撼人心,把戰爭所帶來的破壞以一張照片完全呈現了,但是後續發酵的問題卻更多,媒體開始指責該拍攝的記者沒人性,只知道拍照卻不願救人,正是所謂見死不救的典型。

面對這些責難,卡特的第一個反應是辯解,他說:「我把身上所有的飲水和糧食都給了這名兒童,告訴他往難民營的路,我已經盡力了。」很可惜,責難並未因為解釋而稍減,不久,卡特就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住處自殺了,可見他承受了多少壓力,媒體說:「你看,這個懦弱的人因為內疚自殺了」,其實,所有的人都誤解了卡特。

從小,卡特生長在一個宗教信仰濃厚的白人家庭,讀中學時,卡特對南非政府的白人至上主義非常厭惡,曾經參加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上了約堡大學後立志為苦難的黑人發聲,畢業後成為時代雜誌的旅外記者,一九九三年初,非洲蘇丹爆發內戰,卡特到第一線採訪,把珍貴的戰爭災難的照片發回來報社刊登,他用實際行動,關心黑人的生活處境,可是這樣慈悲的人,卻被當時的社會氛圍謀殺了,他不是死於內疚,而是死於孤獨,無人諒解。

九三年距今不過十七年,現在的社會氛圍又如何?網路無遠弗屆,有線新聞網遍布全球,災難,更多的災難不斷在人們眼前浮現,有人為某一張災難照片抗議嗎?答案是:「沒有」,因為見多了,不怪了,或者說;人心已經麻木,慈悲不再。

每一個災難其實都包含了大大小小的人間悲劇,這些悲劇在呼喚人心中的慈悲心時,同時也在增加我們對悲劇的精神麻木感,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防衛,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容易被悲劇吞食,而變成精神上的憂鬱症,所以,在讀完希臘四大悲劇後,莎士比亞說了一句話:「悲劇使人新生」,這句話有兩種意涵:

其一,對已經生活在重重深淵的人而言,他會發現自己很苦,但是還有人比他更苦,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增加了生存下去的勇氣。其二,對從未歷經悲劇的人而言,他會因為自己的幸運而激發感恩,因此變得更珍惜生命。

這是悲劇所帶來的正面思想,但是對有些習慣於負面思考的人而言,日漸增多的災難報導會讓這些人朝向世界如此糟糕的想法前進,接著就是悲觀厭世了。

其實,大可必如此,修持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並未改變,無論災難或悲劇多寡,仍然在正常的運轉,重要的是人的心境不必隨境而轉罷了,我們不需要看到悲劇漸多而變得悲觀,也不需要因為悲劇少了而慶幸,人應該慈悲時就要慈悲,讓內在自然流露,這才是人的本心。

卡特死得冤枉,他無法承受外界認為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他的死也啟示了我們;真正良善的人,只要自我肯定已經足夠。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