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公民記者和公民新聞近年來日漸為人所知,其中「苦勞網」可謂是網路公民新聞平台的先驅;創立十三年以來,苦勞網對於促進社會公義、為弱勢族群發聲,不僅只有「苦勞」,還著實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苦勞網在一九九七年由孫窮理等人創辦,定位為「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亦即社會運動的新聞網站,從一貫對於國內基層勞工問題和運動的關心,目前也擴及環保、經濟、國際、地方新聞,還有調查報導、時事評論,以及民眾投書等多元化的訊息和輿論類型。
接觸過孫窮理的人,一定對他那「犀利哥」(日前在中國大陸一名打扮時尚的街友)似的身形留有深刻印象:泛灰的蜷曲頭髮、清瘦的臉頰和身材,T恤和牛仔褲裝扮,活像丐幫幫主;他也真的不富裕,因為從苦勞網成立以來,他多年來不斷幫人架設網站,一方面摸索學習數位網路技術、一方面獲取薪資,卻又將資金全數放進苦勞網裡,月底再看收支情形決定自己是否支薪。
不只如此,苦勞網目前的特約記者也全都是不支薪的志工,也始終只依靠小額捐款運作,但他們卻以對公共利益和媒體根本精神的熱情和實際行動,提供了不同於主流媒體的新聞報導面向和內容;以稀少的資源和資金,卻在氾濫的網路新聞平台中,保持一定的能見度,甚至被媒體業界稱為「左翼中央社」,連警察都曉得要上苦勞網,才能掌握最即時的「民眾抗議」資訊。
孫窮理指出,報導新聞基本上跟「說故事」是同件事,一個故事也許眾說紛紜,但媒體的責任就在以說故事的方式,用各種觀點和分析呈現出新聞,他認為當代台灣主流大眾媒體最大的問題在於:報導內容已經離公眾愈來愈遠,反而是許多另類媒體扮演起主流媒體應扮演的角色,這樣的媒體環境既不健全也不健康。
堅持說真話,讓苦勞網在二○○七年獲得「卓越新聞獎」的「社會公器獎」;即使苦勞網的新聞志工認為,公民記者的詞彙目前已被過度濫用,因此他們不傾向使用這個名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實際上,他們跟關心公共事務、勇於發聲的公民記者並無二致,也不斷實踐著新聞業的真正精神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