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來臨,夏日飲食不再以熱燥為主要選項,隨著季節溫度升高,一般飲食改以涼補、清補為主,讓自己過個清清涼涼的夏日時光。
中醫界強調,脾為後天之本,掌管消化與吸收功能,是一切氣血化生的來源。如果是吃冰冷寒涼食物而導致食欲下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鄭宏足認為,可以「小建中湯」或「苓桂朮甘湯」來開脾;如果是風寒邪氣所約束,可以透過解表祛邪的「桂枝湯」加芍藥來增加食欲;如果是排便硬如羊屎,可佐以「麻子仁丸」來改善;如果是脹氣無法消化,「保和丸」或「香砂六君子湯」是不錯的選項。
鄭宏足另外提供兩帖開脾健胃藥膳,一是「消積進食飲」,二是「開脾胃力壯」。而「消積進食飲」的材料是:麥芽二錢、神曲二錢、雞內金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二錢及白朮一錢;其做法是將上述六味藥材加五百毫升水去煮,煮到一百八十毫升,去渣,溫服六十毫升,每日三服。另「開脾胃力壯」取桂枝二錢、白芍五錢、生薑一片、甘草二錢、紅棗六個、膠飴三百毫升、茯苓二錢為材料。將上述六味藥材加五百毫升水,煮到一百八十毫升,去渣,溫服六十毫升,每日三服。
其他簡單的夏日養生藥膳有:益氣養陰茶、薏仁冬瓜露、清肝明目茶及清暑烏梅凍。「益氣養陰茶」是取西洋參、黃耆或參鬆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二錢,加水一千五百毫升浸泡三十分鐘,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二十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薏仁冬瓜露」取冬瓜糖一塊、新鮮冬瓜半斤及生薏仁二兩為材料,薏仁洗淨浸泡一小時,加入冬瓜糖及冬瓜煮至薏仁熟爛,取出冬瓜冷卻後,以果汁機打碎、過濾即可飲用。
「清肝明目茶」取菊花六錢、紅棗三錢、枸杞三錢、蜂蜜少許,紅棗去籽,果肉切碎,加枸杞及一千五百毫升水以大火煮沸,轉小火再煮二十分鐘,放入菊花,大火煮沸後熄火五分鐘,撈去菊花,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
「清暑烏梅凍」則取烏梅五錢、洛神花三錢、山楂五錢、甘草三錢及適量蒟蒻粉、蜂蜜,前四種材料加入二千毫升,大火煮沸,轉小火再煮一小時,加入蒟蒻攪拌均勻,倒入容器後,置入冰箱冷卻,俟成型後淋上蜂蜜即可食用。
鄭宏足醫師表示,溫度上升,皮表血流相對暢旺,體內腸胃蠕動則變得較差,不僅食欲下降,也容易出現腹瀉、排便不暢等症狀,從保固腸胃來改善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