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過去輸血時引發急性肺損傷(TRALI)致死率高,預防政策執行後下降許多。衛生署表示,TRALI發生機率極低,暫不會改變輸血限制。高雄捐血中心醫師章人欽說,仍在進行國內研究,結果將作為政策建議。
台灣輸血學會副祕書長張志昇表示,因輸血引起的TRALI,與因輸血過量,導致輸血相關循環超載(TACO)症狀相當類似,都在輸血後六小時內出現肺臟發炎、損傷,引發呼吸窘迫等症狀,診斷較不易。
雖有篩檢技術可知血漿的相關白血球抗體,但效益不高,因此目前作法是,若發現有TRALI個案,會再回溯血漿來源,透過回報機制,各地都不再使用含該抗體的血漿作為輸血治療。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認為,輸血造成TRALI機率極低,以現有能力,相關輸血併發症無法「完全地」避免,並不是說「輸錯血」,因此,暫不會改變輸血限制。
張志昇說,由於愛滋、肝炎患者捐血,如在疾病空窗期未被篩檢出,恐導致輸血感染,美國等國近期採用核酸檢驗法(NAT),減低因空窗期造成的感染,近期也進行本土研究,將評估實質效益,再提供政策建議,是否要增加篩檢成本、使用NAT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