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基隆有憂鬱症的婦人,昏倒頭撞櫥櫃不省人事,就讀國一的兒子雖在同一個房內,卻忙著玩電腦遊戲,以為母親躺在地上休息,沒去察看,兩小時後才驚覺情況有異,趕緊喊姑媽將母親送醫,不幸仍然不治。
相對於宜蘭陳姓男子,一年前中風後吞噎困難、行動不便,在吃早餐時呼吸困難、嘔吐,抵達醫院前已無呼吸心跳,判定腦死,家人決化小愛為大愛,台北榮總器官移植小組火速赴宜蘭摘取器官,國道警察封閉雪隧北上外側車道,救護車以破紀錄的七分鐘時間出雪隧,及時挽回受贈者性命。
搶救生命不容耽誤,兒子不知輕重,沉溺在電玩,卻不知道母親正在生死邊緣,電玩的虛擬世界引人入勝,情節與故事比現實世界還要精采、緊湊,使孩子陷入其中很難自拔,但弄不清楚虛擬與現實,可能就會造成悲劇。
沉溺電玩、虛擬世界的孩子,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辨識真或假,無法分清楚現實與虛擬,有時把虛擬世界的價值轉換到現實世界,造成價值觀紊亂。
加上家人也不知道孩子在電玩或on line上玩什麼,無法了解他們情況,結果家長與孩子的距離,無形中愈拉愈遠。
目前家長和孩子間的相處,常會被虛擬電玩世界阻礙,家長、老師應用基隆的案例提醒孩子,玩電玩時不要沉溺,該隨時注意周遭情況,避免發生憾事。
孔言(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