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曹操高陵一號墓挖掘,結果只出土了一塊殘缺三分之一的刻銘石牌,幾乎是一座空墓。專家表示,一號墓共發現七個盜洞,被盜嚴重,已遭毀滅性破壞,無法判定墓主身份。
在發掘過程中,出土的一塊銘刻著「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半截石牌。這是曹操墓首次出現帶「盾」字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使用過此種兵器。
遺憾的是,石牌殘缺了三分之一。此前考古發掘中,曹操墓中出土刻銘石牌約六十件,其中八塊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字樣,被專家認為是魏武王曹操的最為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
奇怪的是,凡帶有「魏武王」字樣的出土石牌均被打斷;專家推測為石槨的精美畫像石,也均被打成碎片;曹操的遺體被人從墓葬後室拖到前室,甚至連臉部都被殘忍地砍去。
根據這些現象專家推測說,曹操墓曾遭人為破壞,也許就在曹操去世後不久,有「仇家」報復性地刻意毀墓辱屍。
至於二號墓也有多處被盜痕跡,但考古人員還是發掘出近三百件器物,以及被當作曹操墓最重要證據的刻銘石牌,其中最讓人興奮的是從泥土層中發掘出的翡翠珠。
考古人員初步探明陵園呈長方形,南北寬六十九公尺,北牆殘長一百一十公尺,南牆殘長一百零八公尺,東牆外面還有一條壕溝。
陵園顯然經過了事先規劃,模倣了曹操生前「前朝後寢」式的宮殿建築佈局。但陵園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可能正是曹操「薄葬」思想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