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冥思集】弘法的胸懷與毅力--鑑真大和尚

陳念萱 |2010.06.13
953觀看次
字級

認識鑑真大和尚的存在,很慚愧地,是去日本旅行時,在參觀了高野山與比叡山的寺院群後,才知道中華文化的精美恢宏,而從日本朋友對歷代唐僧的尊崇反應,赫然感受到了佛教遠傳的價值。
尋常百姓家,能對歷史上的千餘年僧侶傳承如數家珍,這會是個什麼樣的國度?
兩千年前,東漢明帝派秦景到西域求佛法;事隔兩百年,西晉王朝出現了老莊思想詮釋的佛教《牟子理惑論》;再又一百多年後的東晉,法顯大師到印度求法,於十五年後返國著作了《佛國記》。
  又百餘年後的魏晉南北朝,漢人佛教徒旅日,將佛教傳入日本;再百年後的唐初,日本有了僧團管理條例。
  唐垂拱四年(六八八),鑑真大和尚出生於揚州江陽縣,俗姓淳于,十四歲在揚州大雲寺出家,三十三歲開始講經授戒,而成為律宗大師,盛名遠揚於東海之外的日本。
大唐王朝期間,是日本的動亂年代,尋常百姓為減免賦稅,大批出家,湧入寺廟叢林,加強在此之前尚未有完整的戒法。為恢復佛教清譽,天皇派遣學問僧榮叡與普照大師,邀請鑑真東渡弘法。
自天寶元年(七四二)開始,五十五歲的鑑真大師六次涉險東渡,經歷各種挫折與天災人禍,而榮叡與貼身侍者祥彥師相繼往生,鑑真大師亦失明,直至天寶十二年才踏上日本國土;在日本十年間,傳入建築、雕塑、醫學與戒律,為大唐文化的傳播奠立了歷久彌新的永恆典範。
通常,動畫不是我看電影的選項;或許是鑑真大師的傳奇過於宏偉,很難找出適切的方式呈現,用隔層側寫的卡通漫畫來解說,似乎比較能迴避冒犯偉大人物的風險。而這部影片的執導概念,則在於強調人性化的大師風範,較能貼近觀眾的感受。
故事中,鑑真大師的寬宏與慈悲,非常人能及,卻能激發人向善的動力,而不至於妄自菲薄地耽溺在自哀自憐的悲情裡,荒廢光陰而無法自拔。
用佛法來逃避困境,是一般人的常情;鑑真大師的故事卻讓我們知道,欲宏揚大法,反易遭受更可怕的災難!那麼,不論人生遇到任何的悲歡喜懼,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或獎賞。登樓越高,涉險越驚;若非高人,何能抵擋重創?
《金剛經》清楚明確指出:「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再說明:「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鑑真大師的風範長留人間,知識淵博而見聞遠傳,遭受的災難遠甚於常人,其毅力,是人生旅途中最奇妙的標竿。
  超越了對信仰的依賴,才是佛陀真正的教法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