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蕉價格慘跌,市面上甚至一根僅一元,不只香蕉,芒果、梨子、西瓜,甚至山藥價格都慘不忍睹,果農都「『蕉』急、『芒』果、『梨』愁」。
但每次只要出現類似「大瘋收」時,政府總是收購,或叫國軍、公家單位、學校等大批採購,或贈送弱勢團體,問題看似解決了,但每一個產季總會出現不同作物的相同情況,「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導致年年惡性循環。
觀察政府的施政,多得是類似的「表面」解決問題,例如為因應少子化,推出鼓勵生小孩政策,最高獎金一百萬元,問題是,拿到獎勵金的民眾,真的對生育率有助益?獎金夠以後的生活、教育費嗎?
再如畢業季來臨,擔心失業率提高,所以推出「四加一方案」,讓即將畢業的學生留校一至兩年,取得雙學位,問題是就算拿到第二、第三學位,誰能保證會有穩定的工作?
此外,台北地區物價、房價不斷攀升,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出許多相關措施,被人嘲諷「治『飆』不治本」。
還有城市美化工程,也被諷為「胭脂工程」,因為即使美如仙境,對人民安居樂業、安心工作及養家沒有實質幫助 。
所有問題環環相扣,根源在經濟環境,只要把經濟搞好,就解決了八成以上,政府只催人結婚、生子,或要學生多花錢,全力推動簽訂ECFA、擴大兩岸直航、開放陸生來台,但許多人仍不知道和改善經濟的關係,上位者要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大家不明瞭,反徒增爭議。
墨客(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