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化局昨天會勘位在龍山寺附近,三水街內的新富市場,這座看來不甚起眼的水泥建築,經委員會勘後發現,這棟建築見證日據中期與台灣現代建築發跡特徵。
尤其是內部規畫馬蹄形購物動線,堪稱全台罕見特例;至今仍看得到當時木造攤位,陳設也頗富歷史見證特色,堪具指定古蹟價值。
昨天針對新富市場的會勘,由北市文化局帶領文資專家李乾朗、辛晚教、周宗賢、米復國、張崑振等人前往探勘。
委員發現,這棟建築完成於民國十年,較晚於士林公有市場,但其建築風格可見證日據中期,台灣現代建築發跡之特徵,內部規畫馬蹄形購物動線,全台罕見,至今仍看得到當時木造攤位,陳設頗有歷史見證特色;建築設計橢圓中庭,具採光通風效果,使室內市場保有良好物理環境,堪具指定古蹟價值。
此外,新富市場旁的市場管理辦公室,則是和風樣式,保存條件亦佳,應併同市場予以保存。建議完成古蹟指定程序後,日後再利用時,應設法提升商業服務品質,並改善外部進入市場的通暢度。
文化局表示,新富市場當地人通稱「東三水街市場」,完工於民國十年七月,屬於艋舺比較晚開發的地點,日據時期被稱為新富町,原本屬於低漥沼澤,民國十年左右始填平規畫市街。
發展較淡水河邊龍山寺的龍山寺町、青山宮的入船町都來得晚,在目前的康定路、廣州街興建兩層樓沿街新式建築,吸引不少日本人前來居住,成為當時日本內地人與台灣本島人混居的街區,多少說明了當時的生活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