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台東史前館今年照例推出虎年特展,展期從即日起到明年元月。史前館研究助理劉少君指出,老虎本是東北亞特有,早期史前人類的岩畫中,就有老虎的圖像,台灣曾出現的山貓,可說是老虎的近親,不過台灣並沒有老虎本土種。
劉少君表示,如今全世界公認有八個老虎亞種,包括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蘇門答臘虎及峇里虎、裏海虎、爪哇虎,不過後三種已經陸續絕跡。
台灣本島雖無老虎,但澎湖海底大量撈獲的動物化石中,卻包括老虎化石,約生存於一萬年前。劉少君根據文獻指出,當時台灣海峽海面下降一百公尺以上,澎湖水道浮出,成為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陸橋,部分動物當時可能遷移過來。
在大陸賀蘭山大西峰溝岩畫「虎撲食」,證明早期就已出現老虎蹤影,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岩畫中,老虎是其中的重要題材,每個主要岩畫點幾乎都有以虎為題的岩畫。
在台灣一直有「虎爺」信仰,如嘉義新港奉天宮的「虎狀元」,民間相信虎爺可以鎮煞驅邪,同時也是兒童守護神,更是招財的吉祥動物。以往端午節民間常做布老虎給家中幼兒,或以雄黃在兒童額頭畫虎臉,祈求健康、強壯、勇敢,傳說穿戴虎頭帽,也能保佑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