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假日輕鬆閒逛網站時,赫然發現公立醫院院長的治院理念:
「經營團隊應全力投入醫院的經營,應有法定盈餘並保證發放法定最高的績效獎勵金,以維持同仁的『福利』。除了『法定』的績效獎金外,可尋求科部內,年終獎金之發放,以獎勵有績效的人員,達成『差異化』之管理。在健保總額之下,醫院營運常會遭到『斷頭』。因此須在全院之『共識』下,來開發各種自費醫療,以提升醫療的深度與廣度,造福更多民眾,也同時給醫院和同仁帶來更多的績效」。
如果這是私人醫院的治院理念,或許還可理解,但卻是出自身負培養未來醫師重責的公立醫院院長,而且開發各種自費醫療是用「須」字,讓我頓時再也輕鬆不起來。
如果依這種治院理念,提醒經濟較不富裕的民眾,當醫師建議長輩、親人或自己接受較先進醫療,而到這種醫院看病時,醫療人員告訴某種新法療、標靶療法等須自費時,得要好好的想一想、多詢問,並觀察醫療人員的良知有沒有被「績效」或「獎金」掩蓋了?所有醫師都是良醫嗎?你遇到的是名醫、惡醫,或是彼此包庇的偽君子醫師?
觀悅(台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