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前的學生而言,在小學畢業時拿到「縣長獎」,或是「議長獎」、「鄉長獎」,是莫大的鼓舞與榮譽,成為人人稱羡的對象。因為二、三十年前,能夠當上縣長或議長的人,都是地方上受到景仰尊重的人,往往也是小學生學習效法的對象,所以拿這些獎很光榮。
最近因高雄縣長楊秋興要出國,提前頒「縣長獎」,引發各界對這些以地方首長為獎名的存廢爭議。基本而言,楊秋興縣長在高雄縣的政績與作為是受到肯定的,但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全國的問題,包括了院轄市的「市長獎」在內,都應該深思換個獎名。
首先,近年來,縣長、議長、鄉長涉案的事件日增,尤其是議會與鄉鎮,有黑道背景的民代日多,本來學生表現優秀,頒獎是終身的榮耀,但若掛個判刑入獄之人頒的獎,榮譽的意義全失。
其次,台灣現在政治對立太嚴重,深藍的人不一定會樂意掛個陳水扁掛名頒的市長獎,深綠的人也不一定歡喜馬英九掛名的市長獎。本來中小學生的獎不必有這些政治顧慮,但是在台灣卻是不可避免的尷尬。
最後,擴大來說,台灣今後應盡量減少政治人物的掛名,不僅獎狀如此,各式各樣的掛名文化都應如此。昨天國民黨搬入台北八德大樓,本來八德大樓高掛著李登輝的名,大家都尷尬;同理,周鍚瑋入主縣府新大樓,高掛著蘇貞昌的大名,也有些尷尬。
考慮讓中小學換個獎名吧!也讓政治人物掛名文化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