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磋商經濟協議(ECFA)已進入最後關鍵時刻,據透露,「江陳五次會」暫定六月十五日到二十日間在大陸上海舉行,而非原先傳出的杭州,除搭著世博熱潮,重回當年二次辜汪會談城市,更具特殊意義。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日前參觀世博台灣館時,公開提及五次江陳會可能在上海舉行,經兩會磋商後,江陳五次會安排在上海登場,政府高層證實「對岸早已展開相關籌備工作」。
由於兩岸復談始於一九九三年新加坡「辜汪會談」,也就是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兩人會面破冰,隨後一九九八年辜汪二次會時,地點就是在上海和平飯店,如今江陳五次會重回上海,兩岸人士坦言「頗有歷史傳承意涵」。
至於江陳五次會地點是否也安排在和平飯店,或是其他地點,兩岸高層低調不願多談,只表示最後確切的時間與地點仍待兩會商議。
對於日前傳出兩岸早收清單談不攏,高層透露,原先雙方確有歧見,最壞打算就是把江陳五次會時程推遲到七月間,但在雙方努下,ECFA仍可望在六月中旬如期完成簽署;除台灣十七項弱勢產業排除外,其餘障礙大致已沒有阻礙,早收清單談判只差最後一兩項,不至影響簽署時程。
簽署ECFA後,政府將派國際宣傳團分別前往美、日、歐盟與東南亞進行政策溝通與說明。宣達團由新聞局長江啟臣領軍,他昨天證實,預定七月初將前往華府、紐約與日本東京等各大城市。政府也考慮派出特使層級分赴美日等國說明兩岸政策,特使口袋人選包括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海基會長江丙坤、立法院長王金平,仍待府院最後敲定。
傳出政府簽署ECFA後可望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蕭萬長副總統認為,這是政府既定目標,但仍得考量雙邊產業互補性,「若有互補,衝擊就會減少」;蕭萬長舉例表示,新加坡沒有農業,談判困難度就會降低很多;至於菲律賓,蕭萬長認為,菲國新政府剛上台,對外政策與立場仍未明朗,還要一段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