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本經】林朝棟 全家一起愛地球

李祖翔 |2010.05.26
1685觀看次
字級


就讀大直高中的駿宏(左),因為多年來的志願服務紀錄,得到志工菁英獎,日前接受台北市長郝龍斌接見,駿宏以得獎為榮,爸爸卻說,只是做該做的事而已。記者李祖翔攝
 

力行環保的志願服務目前正夯,從國小到大專院校,都有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當義工,但是像林駿宏這樣,打從滿月,就由爸媽輪流背著去登山,把「重視自然、關心生活環境當習慣」作為教育方針的人卻不多。爸爸林朝棟和媽媽王秋鈴都是老師,即便退休,在兒子休假時,也不忘動員全家人,號召親朋好友,一起騎車上山、調查河川,林朝棟說:「關心環境可以是一種生活習慣。」

駿宏出生沒多久,就與大自然結下不解之緣。從幼稚園到現在,他和弟弟亮宏,每逢假日就會邀好友、爸媽組成河川調查隊,上山下海去找受汙染的河川、綠地,他們也會製作問卷,詢問社區居民對生態環境的看法,歸納建言,提供市長做參考;他看過淡水河流域六條河川的水環境、編製過台北城燕子築巢路線的綠色地圖,也為古蹟老樹受損嚴重而難過,關心生態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有這麼熱愛環境、關心社會的孩子,則多虧林朝棟這位老爸。林朝棟是退休的電腦老師,很多人問他:「教電腦的,怎麼跑去做環保?」他反而笑問:「任何人都可以關心社會啊!難道研究環境生態的人才可以做環保嗎?」好爸爸也似乎都重視教育、卻不注重成績,林朝棟告訴孩子,不要那麼看重表面的分數,倒希望他們能在就近的環境中,細細品味每一分感動。

若問起印象最深刻的調查,或最感動的事件,林朝棟和林駿宏父子露出同樣的表情:難以言喻。林朝棟說,每一次河川、池塘、森林和綠地的調查,都不是單純、嚴肅的作業,有一半的目的是作為家庭活動日,每一次的親子溝通都是特別而且享受的,「就像再簡單不過的習慣,一切的美好都只是生活裡無法切割的一部分。」他們全家對環境的情感已深深內化。

「習慣是一輩子的。」林朝棟接著說,「從小在父母影響下,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就會跟著他們一輩子,將來社會一定更好。」現在林朝棟夫婦出遊時,會引導其他父母更貼近的「認識台灣」,駿宏和弟弟也會教導年紀輕的孩子,相互學習。參與調查的小朋友會對平凡的一座森林說:「我很喜歡。」而一般的孩子卻可能說:「這裡很無聊。」可見認識腳下這塊土地,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

關心家鄉、愛地球很容易,難在要能持之以恆。林朝棟夫婦除了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善的價值觀外,還一起加入珍古德協會的根與芽小組,成立雞籠小隊,從作社區義工開始,慢慢擴大「善的循環」,著名動物保護人士珍古德曾說:「只有了解、才會關心;關心了才有行動;行動後生命才有希望。」林朝棟也說:「不要在乎做得多、少,也不要說為了什麼理由,愛社會,只要願意付出就夠了。」

而駿宏不只調查水環境,還擔任生態解說員。一名高中生,持之以恆付出這麼多,只因為爸媽的教育方式讓他明白:「發自內心關懷別人,可以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能改變社會風氣。」習慣給予關懷也沒有為他帶來太多的心理負擔,因為爸爸說過:「愛護環境要循序漸進,慢慢來。」林朝棟還分享一個教育祕訣:「孩子小,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大了,就要選個好環境,讓他們自己去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