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林育羣在道奇球場高歌「Taiwan will touch your heart」,蕩氣迴腸,配上醒目的中華民國國旗,台灣人的驕傲滿浮在心坎裡。
對照馬政府執政已滿兩年,民調雖有起色,但仍在滿意與不滿意間拉距。雖然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大躍進,但政府執政表現,似乎還沒有辦法讓人民感受「Touch your heart」,問題出在哪?各方意見紛陳,筆者觀察政府執政兩年的作為,持平而論,雖還達不到民眾的百分之百要求,但用心與努力也不應抹煞。
民眾期望的改變,在於對照過去是否有顯著的改善,在研考會整理的「馬英九總統就任兩周年的重要施政成果」,列出達成七十七項政績,包括行政院組織改造、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行政院核定「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批准兩項國際人權公約、通過「刑事妥速審判法」立法、政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等。
以行政院組織改造為例,二十三年還推動不了的案子,今年一月終於通過,見微知著,筆者認為政府是玩真的,並非虛應故事,任何有利國家、民生的法案,如果政府有決心,還是可按進度達成,然而,任何政策的執行都需要時間檢驗,也需要政府發揮執行力,同時民眾也要對改革給予支持。
有論者曾批評台灣人民「濫情理盲」,筆者倒以為,那是台灣人有情才會濫情,理盲則需要時間成長改善。
掌握民意原本就不容易,未來如何將政府施政與民眾感受連結,觸動人民的心,筆者以為,可注意幾個面向。
首先,兩岸關係雖持續改善,但如何強化與凝聚台灣主體的共識與信心,也相當重要,對台灣意識的認同,也不會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其次,改善失業率與治安,塑造良好的居住與養育環境,以因應少子化,都是馬政府在未來任期中要強化的部分。
此外,雖然選票與施政連結,但政府官員的態度亦不可忽略,如何與人民搏感情,縮小民眾對官員的不信任,政府也有努力的空間。
謝麗秋(台北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