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泰國軍方強力掃蕩後,造成首都曼谷騷動的紅衫軍領袖,日前向政府投降,也呼籲參與群眾回家去。但參與民眾的情緒並未因此稍歇,這些來自北方省份的紅衫軍化整為零竄入曼谷市區持續抗爭,泰國政府也宣布在各地持續宵禁,希望藉此控制國內情勢。
這樣的對立可以近期就恢復嗎?答案可不太樂觀!從紅衫軍的組成成分看來,可以知道泰國長期以來的階級問題相當嚴重,甚至可以說這次的紅衫軍示威活動是「泰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軍隊、官僚等既得利益階層的挑戰」。而這群非都市居民的農民族群原先都是弱勢族群,在前總理塔信的農村發展政策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驕傲地位。
相對的,原先的富裕族群在塔信的政策下受到衝擊,在二○○六年大規模上街示威,以黃衫軍的龐大陣勢推動了當年的政變。經過這次政變後,原先溫順接受命運的泰國民眾,似乎獲得了啟發,不論是黃衫或是紅衫群眾,開始迷戀上街頭民主表達訴求的方式,反倒是由民眾選舉出來的議會,一直處於低效能狀態,甚至成為示威者的攻擊目標。
屢屢走偏鋒的街頭民主很容易擦槍走火,政府當局也不敢輕易出兵避免引發對立後效。當眾人期待泰皇出面協調雙方時,皇室其實也很在意如此頻繁的政局紛擾中輕易出手,是否會影響威信。這也可以看出化解雙方陣營對立的,並非僅靠皇室力量就能稍解,只有徹底的改革泰國政治,才能讓這佛教國家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