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我一個啦!──我寫〈詠物篇〉的背景 (上)

文/張曉風 圖/許那(沁德居藝廊) |2010.05.19
3542觀看次
字級



寫在前面

許多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名叫〈詠物篇〉,多少年前?大約三十八年前吧!

近日有某出版社選了我的這篇文章,節錄了,要來納入中學生的國文教科書,出版社方面希望我說明一下寫這篇文章的始末和心情。哎呀!這真是麻煩的事,我因不知怎麼拒絕,竟然就答應了。

這好比一個女人,生了孩子,孩子已經在那裡了,他自己吃自己玩,他已離開我的子宮,他應該過他自己的日子。可是,卻有人跑來說:「咦!這小孩怎麼生出來的,請你講你的婚姻乃至你的戀情吧!」酖酖唉!那真是說來話長啊!

我寫物,我詠物,是因我愛物,「愛物」在古聖來說,是和「仁民」並列在一起的,所謂「仁民愛物」。生而為人身,我們是和「人」以及「萬物」一同活在世上的,我們對他們理當有尊敬和欣賞之意。

本來,「被規定」要寫這樣一篇文章,不免覺得氣餒,不過真的寫了,倒也覺得不錯。事隔近四十年,能淡淡道來一路寫作的心情,真當謝天,謝哪一點?謝六十多年來台灣本島沒有戰爭,這種太平歲月的好日子,不是每一個地區或每一個時代都有的。有和平才有命,有命才能寫文章,長期和平才能命長,命長才能來回顧,所以,謝謝天。

從水-到永-到詠

「詠物」兩字,我覺得是很好的詞。

但如果要說這兩個字的好,得從「詠」字是一個「好字眼」說起。

不過,麻煩來了,要說「詠」字的好,那又要從「永」字說起 酖酖但是「永」字好在哪裡?那又得來說「水」字。

「水」字不就是「水」嗎?它又有什麼可稀罕?唉,你稀罕不稀罕我不知道,我是非常稀罕的呢!

為什麼呢?

幾乎人人都知道,中文是象形文字,但可貴的是,它象了形之後,也去象事,而且它又發展了形聲和會意。原始的水,寫成(或說畫成)下面這樣: 。

這個字是半寫實半抽象的,它也是八卦裡面的坎卦,八卦負責用陰爻( )和陽爻( )兩個不同的基因作三次元的聯合來解釋大自然的重要現象。這些現象是天、地、沼澤、山、火、水、風、雷。

其中描述「水」的坎卦,為什麼(由下而上)作「陰、陽、陰」的組合呢?那是由於認為水一方面是某種物質,另方面也是某種能量。它是柔弱的涓滴,但在溪流河澗中,你可以發現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強大衝力。坎卦上下的陰爻代表的是水的柔弱,中間的陽爻則代表那無比陽剛的大力量。

這樣的畫水的方法,要說是象形文字,恐怕不如說是抽象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抽象畫」並不是二十世紀某些前衛畫家發明的,它遠在伏羲畫卦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

用古人的話語來說,坎卦畫了「中有微陽之氣也」的神祕的水的力量。八卦中的水不是H2O而已,它是流轉天下的神奇巨大能量。

而坎卦和我們今天所習慣看到的水,其分別只在於一個是直的一個是橫的。坎卦是橫畫 ,水是直畫 ,其實只是站在兩個角度去看水而已。

對我來說,每寫下「水」這個字,都是一番大驚動!而以「水」字為基調,其實又可以發展出另一個了不起的字,那個字是:

永。

「永」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分別長成如下面的樣子:





永的解釋在《說文繫傳》中指的是「水長」,它的字形看來是指眾水匯聚,注入主流,然後浩浩蕩蕩,長流不竭。

有位名叫徐灝的文字學者認為「永」字是「派」字的反義字,而另外一位文字學者羅振玉則指出「派」和「 」其實是一個字,這個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的寫法如下:



「派」(或「 」)的意思就是「水之反流別也」。

「永」和「 」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一個是大河分成小河,一個是小河合成大河,這兩個跟水、跟大自然有關的字,其實後來多半用來象徵人類世界裡的「綿永恆常」以及「分立派系」。

好,我現在要說的就是這個「永」字,詩大序上說:

「詩言志,歌永言。」

翻成白話就是:

「詩,用來敘述我們內心的方向。歌呢,可以把我們的言語蔓延拉長酖酖」

「永」字彷彿標點符號裡的破折酖酖或刪節……,它是流也流不完的水,它是說也說不完的話,它是悠悠歲月,荒荒宇宙,連宗教用詞「永恆」或「永生」也是從這個字來的呢!

所以說,「永」字極好。

「永」字極好,那麼,跟「永」字有關的那個「詠」字呢?當然也是好的。

「詠」字在甲骨文時代沒發現,在金文和小篆中它是這麼寫的 :



它的意思可以指歌,也可以指漫長依永的詠誦,它是形聲字,也是會意字。它是「歌詠」,是「詠讚」,是「吟詠」。它可以是華美高貴的動詞,而它的受詞也必然是高貴的,如「詠月」「詠香」「詠仁」;它也可以加上形容詞作為名詞,如「聖詠」,天主教就用了這個字眼來作為聖經中〈詩篇〉的譯名。

好了,我們已經從「坎」卦說到「水」,從「水」說到「永」,而且兼及到「派」,最後說到用「永」來結構的「詠」。我對詠字如此慎重,其目的在使人明白,如果我說「我在詠歎」什麼的時候,我的心裡聯想到的是,我在詠言,而這言語美麗流動,如水,而且還是長流合匯的千里不絕的水,這種長流的水竟已形成一個專有的字「永」,而我此刻在永言,我在詠。

孔子也重「物」呢!

至於「詠物」中的那個「物」字也可拿來寫一本論文而有餘。一般人看到物大概會以為是「物質」,其實古人的物包羅萬象,具體的包括天文地理草木蟲魚,其他不具體的文物、典章、制度也常包括在「物」的範圍裡。

在古典文學中,「詩」(當然包括詞、曲)一直是各種文類的主流。而在詩中,抒情又是主流。但在這主流之外,題作「詠史詩」、「詠懷詩」、「詠物詩」的,也自有其地位。其實要說「詠物」,早在《詩經》時代就在詠了。例如〈雎鳩〉、〈河洲〉、〈荇菜〉……,當然,在這些詩中,物,只是提到,並沒有大事渲染或發揮。

「孔子論詩,提到兩類好處:其一是「近可以了解孝親,遠可以忠君」;其二是「多認識鳥獸草木之名」。前者是大事,後者是小事,孔子居然把大事和小事混為一談,可見得鳥獸草木也不算不重要哦!」

以上這段話不是我說的,說的人是康熙皇帝(我把他的話翻成白話了),他以皇帝之尊為什麼會跳出來為詠物詩說話,其實要另作說明,此處只先說,這個非主流的詠物詩,也還算是有地位的,有地位到連皇帝也來推崇它了。

南方是如此豐饒而華美

在整個源遠流長的文學巨流中,文人第一次想到要大規模的去寫物,居然已經到了南北朝了。我說「居然」,是因為文學史走了一半,才注意到這一塊,也算有點奇怪。我的解釋是,人類幼小的時候拿起一隻筆來繪畫,大概一定是先畫人吧!(而且把頭畫得大大的。)人的注意力總是先放在人身上,這事很正常,等到他想到去畫向日葵或鳶尾花,恐怕已是成年以後的事了。

而且,喜歡詠物的事發生在南北朝,也有它特別的道理。那時代五胡亂華,漢人只好集體大遷移,遷到南方以後不免被新環境裡陌生的草木蟲魚所驚動,忍不住便想來寫,所以或寫江南的荷花或寫江南的柑橘(雖然屈原早就寫過〈橘賦〉),我想來自北方的文人是充滿喜悅和興奮來下筆的。南方是如此豐饒而華美,怎可不留下紀錄?

說到六朝,在文學史上其實是有爭議的。喜歡它的人會認為它是唐朝一切盛世景象的預備期或養成期,沒有它,就沒有唐代文學的高峰。不喜歡它的人,則認為它的文風靡弱,沒有大氣象大擔當,是小家子氣的貴族文學。(對說這話的人而言,「貴族文學」是一種貶義詞,指扭捏作態,附庸風雅。)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