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過敏疾病不是大病,卻又對於長期吃藥感到很厭煩,長青連鎖藥局總藥師黃維德指出,的確有不少民眾會來藥局尋求保健食品,益生菌的詢問度近年來更是大增,不過他強調,保健食品畢竟是食品,並不能直接取代藥物的療效,建議民眾仍應先在專業醫師的處方下控制疾病、並且避免接觸過敏原,再將益生菌等保健食品作為輔助用,才不會本末倒置。
黃維德建議,初期不妨使用較高劑量的益生菌,這是為了讓益生菌能快速在體內繁殖,建立菌叢的優勢,幫助促使誘導免疫反應的效果,但同時也要搭配減少其他可能對這些益生菌造成破壞的行為。
比如:避免食用高油脂、辛辣、刺激性等食品,以免造成腸道環境的不穩定;搭配飲用的飲品溫度不可高於四十度C,以免讓益生菌的活性被破壞;降低胃酸對益生菌的影響,一般建議在用餐後胃酸量較低時使用,讓益生菌通過胃部到達腸道時,較不易被胃酸破壞,若要在餐前使用,則建議餐前三十分鐘使用。
台灣乳酸菌協會常務理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指出,有些人格外需要補充益生菌,比如腸胃道機能不佳導致便祕或拉肚子者、腸道老化的老年人;另外,使用抗生素的人,不論好、壞菌都會被殺死,但體內壞菌的抵抗力較為頑強,導致好菌數量大幅下降,因此也需要補充好菌。
益生菌被視為保健類食品,蔡英傑認為,所有人都可以適度食用,目前唯有對於腸胃道開刀有傷口者,擔心益生菌可能從傷口跑到體內他處,這時可就沒有益處、反而有感染的風險,他表示,因為這方面的相關研究不多,因此臨床上仍抱持較謹慎態度來提醒,預防可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