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鋼琴家兼指揮大師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日前率領英國愛樂管絃樂團到亞洲演出,特別安排到南韓的小鹿島加演一場,主要曲目是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觀眾則是六百多位七、八十歲的痳瘋病患。小鹿島孤懸外海,九十多年來專門隔離安置痳瘋病患,有如台灣樂生療養院的翻版。阿胥肯納吉的義舉令人動容。
提起阿胥肯納吉,樂迷最早熟悉的身分是鋼琴家,後來他又成為一名指揮家,這種雙料音樂身分在當今的古典樂壇很流行,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不過當初阿胥肯納吉可沒想那麼多,他說:「我從鋼琴家轉變為指揮家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從六、七歲起就很喜歡交響樂,但我從沒想過或是計畫過要當一名專業指揮,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過阿胥肯納吉肯定地表示,無論是鋼琴還是指揮都能為觀眾帶來音樂的享受,「不同的是,作為指揮,首先需要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傳達給樂手們,然後再藉由他們傳達給觀眾。」
60歲前換過3國籍
阿胥肯納吉是俄國人,也是英國人,後來又成為冰島人,在六十歲生日前已經換過三個國籍!這是他為了音樂自由所付出的代價!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阿胥肯納吉出生於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俄羅斯東正教徒。
阿胥肯納吉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即展現驚人的天賦:可公開演奏海頓的協奏曲。一九五五年,他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同年參加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二名(第三名是中國鋼琴家傅聰)。次年又在伊麗莎白女皇比賽中奪得第一名,在國際樂壇上打響了名聲。
可惜的是,在接下來幾年間,蘇聯政府對他管制甚嚴,偶爾讓他到西方演奏,卻在金錢方面剝削他。在他娶了冰島籍的鋼琴家太太後,蘇聯官方更是對這對新婚夫婦嚴加看管,演出的機會愈來愈少,也逐漸被大家淡忘。一九六二年,阿胥肯納吉代表蘇聯參加柴可夫斯基比賽,果然不負眾望,在鋼琴組中和英國的奧格東(Ogdon)同時獲頒第一名。這項榮譽讓這位年輕藝術家的才華再次受到肯定;也重燃西方樂迷對他的興趣。
一九六三年,阿胥肯納吉帶著妻子及一歲多的兒子到英國開演奏會,演奏會結束後,他決定離開蘇聯,投奔西方。
他召開記者會宣布定居英國,不再返回俄國,阿胥肯納吉說:「到英國與政治完全無關,我愛我的祖國,更感謝祖國給我的音樂教育,只不過對於一個已經成熟的音樂家而言,藝術成長是需要自由的。蘇聯演奏家受聽眾喜愛,只是單純的興奮,而不是對藝術境界的無窮回味,音樂應該要有更深的一層思考才能成長,我在西方找到了,為了我的音樂能夠成長,我不得不把父母和妹妹留在祖國。」
他說:「這不是政治性的亡命,我不打算無限期的離開俄國,我想在包含俄國在內的國家舉行我的演奏……」可是從那時候開始,阿胥肯納吉就沒有再回到俄國,他成為一名流亡鋼琴家,甚至是俄國人眼中的「叛國賊」!
阿胥肯納吉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八年間定居倫敦,後來因妻子的關係又移居冰島,目前居住在瑞士。一九八○年,經過二十六年離鄉背井的日子,阿胥肯納吉終於有機會重回蘇聯舉行音樂會。
擅長蕭邦卻崇拜巴哈
阿胥肯納吉從莫斯科音樂學院時期,就以他完美無缺的技巧及音色聞名。他每天練琴的時間頗長(五、六個小時以上),但是進度非常快,一首獨奏曲幾個小時就學好,最多也不會超過二天,背譜對他而言有如吃豆芽菜般的簡單。他演奏的曲目也非常廣泛,從莫札特到蕭斯塔科維奇都能彈,但是以蕭邦為重心。事實上,阿胥肯納吉音樂事業剛起步的時候,聽眾與樂評界也是對他詮釋的蕭邦最感興趣,因為他的演出和一般人不太一樣。但阿胥肯納吉表示,讓他受到最大感動的作曲家卻是音樂之父巴哈,不過阿胥肯納吉卻極少演奏巴哈的作品,他說:「到底要如何演奏巴哈,我自己都不太清楚。聽別人演奏巴哈,我也從來沒有感到滿意過。」
阿胥肯納吉的演奏風格,不是屬於特立獨行那種,但他的音樂可以讓人馬上接受,這也顯示出他的現場表現具有一定的穩定度,不會大起大落。
阿胥肯納吉從一九六三年定居英國開始,即與唱片公司簽約灌唱片,至今已出版約二百張專輯,數量不但多而且水準整齊。他也偏愛錄製全集,不過他的全集錄得相當久,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錄了十年、鋼琴協奏曲更錄了十二年、蕭邦全集也是十年,這麼長時間所完成的錄音,通常很難保持同樣的水準,但阿胥肯納吉的演奏錄音卻不會,因他的錄音始終保持一貫風格在走:忠於原譜。
沒個性vs.雕塑家 評價兩極
阿胥肯納吉說:「我相信演奏就好像透過透明玻璃或玻璃窗那樣,來表現作曲家的音樂,演奏家不能憑自己的高興而任意演奏。」依照阿胥肯納吉的想法,「真誠」是評估所有事物最基礎的要素,他認為,演奏最重要的就是從內心把音樂復活,這是他的音樂觀。他的音樂就在這種模式中呈現,不過也因為這樣,很多人認為他的演奏沒個性。
但也有評論者認為,無論是李斯特還是拉威爾,阿胥肯納吉的表現都相當完美。他們讚賞阿胥肯納吉的表現,就像一位傑出的雕塑家,其他詮釋者則是壁畫家,其間差別,大家不妨細細揣摩。
近年阿胥肯納吉以指揮為重心,他和世界許多知名樂團都合作過:一九八七年任英國皇家愛樂音樂總監,一九八九年成為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一九九八年任捷克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二○○四年任NHK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從不給任何人建議
阿胥肯納吉曾多次來台及赴中國演出,這次上海世博他也有率團演出,他作風溫和、親切,絲毫沒有大牌架子。在談到能否給學音樂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時,阿胥肯納吉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他說:「我從來不給任何人建議。我一直堅信人們應該按照自己的道路前進與發展,而不是聽從別人。如果一個人很有天賦,又熱愛音樂,就應盡可能為音樂做出努力,看看最終會收穫什麼。」
闖蕩樂壇數十載,如今阿胥肯納吉的兒女們也皆為愛樂人,雖後繼有人,但他卻不輕言退休,因為他說:「愈困難的事,越是我喜歡挑戰的,不然的話,我就會失去我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