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文化】{5}萬件法器 譽為黃金白玉世界

郭書宏 |2010.05.14
697觀看次
字級


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稱的武當山,最有特色的文物就是道教文物,全山尚存的各種文物均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及藝術觀賞的價值,故武當山擁有「道教文物寶庫」的美譽。

由於中國歷代統治者及四方信眾為信奉真武大帝,特別是武當山道教鼎盛時期的明代,曾製造數以萬計的金、銀、銅、鐵、錫、玉、瓷、石、木、泥等材質的神像或法器,且將這些道教文物安奉到武當山,使各宮觀點綴得富麗堂皇,被譽為「黃金白玉世界」。

隨著時代演進,加上戰亂與天災人禍等原因,武當山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及毀損,但還是不損為道教文物寶庫的地位,目前武當山已註冊的珍貴文物共計七千四百多件,其中不乏國家稀有文物。

武當山頂的金殿內,現存銅鑄鎏金的真武、金童、玉女像,造型生動且逼真傳神,為國家一級文物;明代御制瓷製的「武當山玄天上帝聖牌」,高一公尺、寬五十公分,其須彌座為瓷塑流雲仙鶴,兩塊邊榜為二龍戲珠祥雲圖案,牌頂為如意型,整體造型別緻,既不同於皇室大廟的靈牌,也不同民間的祖宗牌,是道教靈牌中僅存的一例。

武當山現存十二座明朝御制的「贔屭馱御石碑」,分布在玉虛宮、紫霄宮、南岩宮、五龍宮,及靜樂宮等道觀,最高達九公尺多,重達一百多公噸,造型之美、體型之大,為罕見的道教文物。

被譽為「武當山鎮山之寶」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是明正統五年(西元一四四○年)所製,紙為泥青箋,全書字畫均為金書,雖已經歷五百多年,至今仍嶄新如初;一九八二年出土的明建文元年(西元一三九九年),由湘王令工匠製造的一條「赤金龍」、彩玉龜蛇鈕玉璽,及紫霄宮的鐵樹開花燈等皆是國家一級文物。

除了豐富的道教文物外,武當山地區亦蘊含原始時代生物遺跡,在磨針井、太子坡、南岩宮等處現存六件海洋無脊椎動物「直角化石」,這是與五億年前「三葉蟲」並存的古代動物,另武當山麓亦發現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