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針對高雄縣台塑仁武廠地下水與土壤汙染案,專家小組會議昨天有初步結論。環保署與高雄縣環保局都表示,廠外兩口井確實被驗出汙染物超標,但汙染源不一定是仁武廠;裁罰金額須等台塑提出改善報告後再定案。
環保署原定昨天要公開會議結論,但臨時決定改為今天在立法院社福與衛環委員會中統一報告,不過大方向就是暫緩處罰台塑仁武廠,同時認為汙染外擴不嚴重。
台塑高雄仁武廠今年初爆發地下水與土壤遭汙染,致癌毒物1、2二氯乙烷超標三十萬倍,居民擔心仁武廠汙染擴散到廠外,對此,環保署長沈世宏昨受訪表示,「確實有擴散,但是不遠,只有一點點。」
高雄縣環保局第三科科長馬振耀也說,環保團體質疑的廠外兩口井,確實檢測出致癌毒物1、2二氯乙烷超標,一口是民井,附近有洗衣店可能使用有機溶劑,另一為廠外七號監測井,都無法證明是仁武廠造成,因此未下令停工。
由於環保署原提出八個罰款版本,表示要重罰台塑三千八百萬元至上億元,專家小組也決議暫時不罰。
高雄縣政府環保局長王茂松表示,仁武廠已被列為整治場址,廠方十七日前會提出汙染調查評估計畫,待環保局審議通過後,仁武廠應再提整治計畫,交由專家小組審議後實施汙染整治工程。
王茂松表示,仁武廠汙染整治計畫經核定,決定採用何種整治工程及經費後,由環保單位精算出仁武廠「不當得利」,再核定罰緩。
環保團體與居民對於環保署、環保局說法感到很不滿,質疑是利用專家小組替台塑解套。
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蔡卉荀表示,廠外七號監測井附近並無其他工廠,僅有台塑仁武廠,希望環保署能比照該協會之前公布的方式,利用書面清楚條列出每個檢驗樣品所在地及檢測出的汙染物質。
台塑仁武廠強調,目前以整治廠內地下水汙染為優先,未來如果縣府相關主管機關要求台塑仁武廠「幫忙」整治廠外汙染,廠方絕對會盡全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