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緊握著手裡的鉛筆,就讀心路萬芳早療發展中心的黃奕盛,正靜靜地坐在桌前,專心刻畫著老師交代的數字作業,因為手指比一般孩子來得短,讓他握筆握得格外辛苦,其他學生眼中再簡單不過的阿拉伯數字,他卻往往得花上好幾倍的時間來書寫,有時不小心超出格子外,認真的奕盛還會用橡皮擦塗掉、從頭再來過,讓人佩服他的「擇善固執」。
從不停轉動手指到學習握緊鉛筆,一步一腳印走來的黃奕盛,花了三年時間才慢慢學會如何讓鉛筆握在手中而不會掉落,儘管得花上比別人更多的力氣做好一件事,但看著奕盛專注學習的模樣,仍讓媽媽廖彩雲欣慰不已,因為做母親的她,最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多麼努力才走到今天!
從震驚到接受事實
七年前,剛生下第一胎的廖彩雲與先生黃國育,心情就像其他新生兒父母般雀躍,直到醫生告知他們孩子患有唐氏症,才將兩人從雲端拉回現實,期盼已久的廖彩雲,怎麼也不敢相信這種事竟發生在他們家。
「那時我很想問老天爺,為什麼是奕盛?」回憶當下心情,廖彩雲坦言的確很震驚,但看著奕盛在保溫箱裡與死神搏鬥的小小身軀,她知道自己沒有時間悲傷,眼前只能想盡辦法讓孩子好好活下來。
因為有先天性心臟病,奕盛才三個月大就上了手術←動大刀,後來又因氣管狹窄導致呼吸困難而進行氣切手術,從那天起,「氣切管」不只是奕盛賴以維生的工具,更成了脖子上的鮮明標記。每天一早醒來,奕盛都得先清好痰、調好氣切管,才能刷牙、洗臉上學去,旁人覺得辛苦,但他自己卻從未抱怨過,照樣天天笑臉迎人。
貼心懂事的小天使
奕盛的乖巧懂事還不只這樁。黃國育說,每次下課回家,只要爸媽一句話,奕盛就會乖乖去寫功課、上床睡覺,但古靈精怪的妹妹和弟弟,則總要三催四請才願意比照辦理,奕盛有時還會發揮「長兄風範」幫忙管教,催促弟妹趕快喝完牛奶、關掉電視。最讓廖彩雲感動的是,窩心的奕盛還常把學校發給他們的好吃餅乾帶回家,只因為希望讓爸媽也能嘗嘗他心中的「人間美味」。
相較於有些家長不願讓唐寶寶接觸人群的封閉心態,廖彩雲與黃國育則把握每一個讓奕盛可以「走出去」的機會,他們相信透過對外界的認識,可以讓奕盛變得更好、更健康。因此喜歡拍照的黃國育,只要有空就會帶著一家五口往戶外跑,不只透過鏡頭拍下一張張讓人羨慕的全家福,更造就奕盛不怕生、愛助人的開朗性格。現在的他不但是學校老師眼中的開心果,更成為心路基金會紀錄片《好天天》裡的最佳男主角,有時走在路上還會被粉絲認出來要求合照。
現身說法感動別人
就如同紀錄片所要傳達的「沒有人生來天天好,但能活出好天天」真諦般,打出生就與病痛為伍的奕盛,不但用自己的故事感動了前來看影片的人,也鼓舞了許多與他有相似人生的身心障礙者。
廖彩雲說,唐寶寶的世界很單純,一件小事就能讓他們笑得很開心;一顆糖果就能讓他們快樂無比。看著奕盛一天天長大,她和先生愈來愈能體會「為人父母」這門課該怎麼學;看到奕盛為了活下來這麼努力,無形中也在教他們要變得更勇敢、更知足。
她常想,人生的「得失」有時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論斷;對別人來說,生下唐寶寶可能是難以彌補的「失」,但對他們而言卻是豁然開朗的「得」,從奕盛身上,他們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學會用更豁達的心來看待人生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