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說明業相生起的因緣、各種業相境的發相、簡別善惡業相境的各種情況,最後以十乘觀法闡述「業相境修習止觀」的內容:
第一、觀不思議境
思議境
未說明不思議境之前,先說明「思議業境」:
什麼是「思議業境」?若所造的業,能招感三惡道報,有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地獄,中品是畜生,下品是餓鬼。若所造的業,能招感三善道報,謂上、中、下;上品是天,中品是人,下品是阿修羅;在上界(天)的不動業,會招感色界、無色界的果報。善惡引發三界的業報,都是由於「色心」二法,所招感來的果報。而於果報體上,又迷於「色心」,對身心起「常、樂、我、淨」四顛倒;故生死不斷,輪迴不已。
若是觀業(行為)本是因緣所生,無有自性(業性本空),不會生起四顛倒的煩惱,乃至煩惱斷盡,是名「聲聞界觀業」。
若是觀業是由於「無明」所生,因為有無明煩惱才有「業」的產生;因為有業,才有「名色」的身心;有身心故有老病乃至老死。若是了知無明沒有真實性,即不會對現象起貪,「取與有」的煩惱,也不會生起;既然沒有煩惱的無明,就不會有造作的行,是名「緣覺界觀業」。
若是觀一切業的行為,如幻如化般無有真實,幻化現象即是空(無有自性),空即是涅槃,是名「通教觀業」。(指通教行人之觀法)
若是觀一切業如大地,能生出種種芽;十法界「四聖六凡」的一切法,皆從業所生,是名「別教觀業」。(別教行人的觀法)
不思議境
以上解釋三藏教、通教、別教所修為「思議止觀」;以下解釋「不思議境」,「深達罪福相,心、性是一,十法界互具,善惡共存」,是其觀法。
所謂不思議境:如《法華經》云「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罪即是三惡道,福即是三善道。但瞭解三惡業相,不通達天、人、阿修羅的三善業相,就不能稱「深達」;能通達惡、通達善,方為「深達」。若只是通達善惡業的相貌,不能通達善惡的體性,亦不能稱為「深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