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騎自行車健身已成時尚風氣,周休假日更是拚命地騎,由於膝關節長時間重複彎曲及伸直,致使運動傷害者愈來愈多。骨科醫師發現,平均每三名膝蓋不適的就診病患中,就有一人和騎自行車有關。
三十五歲的小吳每到假日騎自行車出遊,總是騎一整天。最近他覺得膝蓋怪怪的,上下樓梯或蹲下時,膝蓋內側都會痛,且還伴隨「啵」、「啵」的奇怪聲音,有點嚇人。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檢查,確認他出現膝關節皺褶病變。
經過連續幾周的藥物及復健後,症狀依舊持續,羅浩儒建議他接受關節鏡治療,切除變厚發炎的皺褶組織。術後,小吳的症狀獲緩解,膝蓋彎曲也不再出現奇怪聲音。
羅浩儒說,膝關節的滑液關節囊都有皺褶組織,這是發育過程中留下來的「遺跡」,沒有正常功能,也沒有大壞處,但若在短時間內重複膝蓋彎曲、伸直等動作,皺褶組織就會和關節軟骨大量摩擦,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出現膝關節皺褶病變。
膝關節有四個皺褶組織,其中以內側皺褶最容易發生問題。羅浩儒觀察發現,熱愛長跑、騎自行車及階梯有氧運動的人,因膝蓋必須重複做些彎曲、伸直的動作,膝關節皺褶最容易磨擦變厚、發炎而發病。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表示,膝關節皺褶病變患者受術後,關節角度通常會變差,且常有肌肉萎縮問題,必須接受復健治療,重建膝關節功能。只要接受完整的復健治療,預後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