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犯諱洩憤

范志新 |2010.05.06
773觀看次
字級

州縣長吏,避諱過繁,責罰屬下過嚴,物極必反,必自招其辱。劉宋時,晉陵太守王亮,父名攸。時有晉陵縣令沈巑之,此人生性粗疏,好犯王亮之諱。亮不能容忍,上疏朝廷,派員取代沈。沈心裡不快,去找王亮,說:「下官因為犯諱被奏代,只是不知太守私諱。若諱攸字,當是酋旁安犬之猶,還是犬旁安酋之猷;究是有心攸,還是無心攸?乞明白指示。」攸有心為悠,悠、猶、猷三字皆與攸同紐同音,沈巑之假作不知,一氣疊犯,不容分說,且以犬旁相戲。

王亮措手不及,連鞋子都未及穿,下床赤足而逃。巑之撫掌大笑,一洩心頭之怒。

《聊齋》有一則故事,與此同工。某遊擊官,妻妾甚多,連小字亦諱。稱年作歲,生作硬,馬叫大驢,又忌敗字為勝,安為放。自己與人通信往來,不避,而家人觸犯,則怒。

一日,司禮吏稟事,不料誤犯。遊擊大怒,以硯石擊吏,當場倒斃。三天後,遊擊醉臥,忽見司禮吏持名刺入見。遊擊問:「幹什麼?」吏答:「馬子安來拜。」遊擊忽想起他是鬼,急忙拔劍斬之。吏笑,把名刺投几上,泯然而滅。

遊擊取刺,只見上面寫道:「歲家眷硬大驢子放勝。」暴虐之夫,被鬼揶揄,此自取其辱。刺上九字原是:年家眷生馬子安拜。諱敗作勝,拜又與敗音近。

這則故事提到諱小字。小字與小名無別。古人生則稱名,故孔子對弟子都稱名,但當時或已有以字行的。至南北朝,以字行者漸多。唐初人亦以字行於世,以稱字為至重。至宋則只有平交稱字,稍尊貴者,都不敢以字相稱。

至於小字,或始於漢匡鼎(匡衡小字),至漢魏間,許攸呼曹操小字(阿瞞)獲罪。南朝江左宋齊梁陳諸帝都諱小字。自晉迄唐,不諱小字。至宋,人又諱小字、小名。當時吳下,即便長輩呼小輩,亦以行第。

宋人《瑩雪雜記》說,北人取小名多非佳字,有自貶損之意;南人取小名多好字,有自高之心。照此推理,這位遊擊的妻妾,當都是北人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