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與勞工代表座談時,表示「教科書一綱多本可能讓小孩及家長吃不消,所以對學生可以考慮一綱一本;老師教學應該一綱多本」,又說「小時候讀書時就是一綱一本,但是相關的發展並沒有受到影響」。
身為教育人員,對總統「外行」的談話難過,也難怪民眾會對教育有這麼多誤解。
首先,教科書究竟應該一綱幾本,絕不是以教科書金額高低、家長經濟負擔為優先考量,而應以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利與否為出發點,否則,如果景氣好就推行一綱多本,景氣不佳就改回一綱一本,那麼學生知的權力及教師的教學專業,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其次,早期的「一綱一本」之所以被迫走入歷史,是因當時所謂的教改專家認為,一綱一本的教材內容未能與時俱進,不符合時代多元的變遷與進展,因此即使有許多教育人士反對,仍全面開放了教科書的編審;如今馬總統卻認為自己讀書時一綱一本,相關的發展並沒有受影響,無疑是讓教科書開放政策挨了一記悶棍。
其實,不管教科書一綱幾本,大部分的教師都會盡可能將相關的補充內容融入課程,真正的問題是出自教科書業者,彼此會故意將明明是相同學習內容的單元,分置不同的年段,以防止學校更換版本,更害得有轉學生增加版本銜接的困擾。
筆者認為,當前教科書的版本實在太雜亂了,連許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都很難確切掌握教材內容,如果政府真要以教育為本,那麼好的一個版本也就夠。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