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接受外國媒體專訪時指出,「台灣永遠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這句話的出發點是對的,但因用詞太過堅決,不符模糊的戰術原則,輿論各自解讀,引起爭論。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戰爭片的場景,或「Discovery」頻道播出的二戰回顧影片,慘烈的景象真是人間悲劇,經過戰爭洗禮的國家,幾乎都殘破落後,歷史殷鑑不遠,值得國人深思。
「台海無戰事」是兩岸最理想狀況,一旦台灣尋求協助,表示戰事緊急,即使要求美援也緩不濟急,況且美國人為何要替台灣打仗、犧牲?
除了窮兵黷武的屠夫外,相信每個人不希望發生戰爭,不願妻離子散,更不想血流成河,誰都冀望世界和平,但為了提防他國侵犯,必須建立精良的國防,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尋求自保的必要方式。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只有靠自己最好」,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是國家的最好保障。
我相信,這些才是馬總統談話的關鍵,若他前面加上「希望」兩字,亦即表示國人不希望發生戰爭,意涵較圓滿,就不會引起爭論了。
吳一忠(嘉縣水上/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