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區營造 活化檳城古蹟

 |2006.06.07
1072觀看次
字級

【本報檳城電】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陳耀威,在台灣成大建築系念書,畢業後加入李乾朗工作室,學習古蹟測繪、維護等建築技術。一九九六年他回到檳城,和同樣留學台灣的朱志強發起華人民間組織「南洋民間文化」,並成立陳耀威文史建築研究室。

曾被英國殖民的檳城種族複雜,建築風格涵蓋中式、英式、馬來式、印度式等,歷史動輒百年以上。檳城兩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年九月結果便會揭曉。

陳耀威不贊成古蹟統統改成博物館,因為古蹟一旦脫離人民生活,便會失去生命力、逐步邁向死亡。留學台灣期間,正是台灣社區營造運動蓬勃發展之際;深受影響的他,決定以社區力量為古蹟注入新的生命。

陳耀威與南洋文化的成員,在古蹟龍山堂邱公司、舊街愛情巷前,舉辦新年慶祝活動,讓古蹟老街與民眾產生新的連結。社尾萬山菜市場被迫搬遷時,南洋也舉辦「我愛社尾」活動,喚起民眾的社區意識。

二○○二年,陳耀威號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拆遷大街二十五號的老房子,成功獲得保留。雖然古蹟之路崎嶇巔簸,陳耀威仍不氣餒。他總是背著相機走在大街小巷,為古建築留下記錄。在他出版的「黑白老檳城」明信片集裡,一棟棟老房子褪下美麗色彩,卻仍挺著百年不變的線條,就像陳耀威對理想的堅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