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檳城電】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陳耀威,在台灣成大建築系念書,畢業後加入李乾朗工作室,學習古蹟測繪、維護等建築技術。一九九六年他回到檳城,和同樣留學台灣的朱志強發起華人民間組織「南洋民間文化」,並成立陳耀威文史建築研究室。
曾被英國殖民的檳城種族複雜,建築風格涵蓋中式、英式、馬來式、印度式等,歷史動輒百年以上。檳城兩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年九月結果便會揭曉。
陳耀威不贊成古蹟統統改成博物館,因為古蹟一旦脫離人民生活,便會失去生命力、逐步邁向死亡。留學台灣期間,正是台灣社區營造運動蓬勃發展之際;深受影響的他,決定以社區力量為古蹟注入新的生命。
陳耀威與南洋文化的成員,在古蹟龍山堂邱公司、舊街愛情巷前,舉辦新年慶祝活動,讓古蹟老街與民眾產生新的連結。社尾萬山菜市場被迫搬遷時,南洋也舉辦「我愛社尾」活動,喚起民眾的社區意識。
二○○二年,陳耀威號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拆遷大街二十五號的老房子,成功獲得保留。雖然古蹟之路崎嶇巔簸,陳耀威仍不氣餒。他總是背著相機走在大街小巷,為古建築留下記錄。在他出版的「黑白老檳城」明信片集裡,一棟棟老房子褪下美麗色彩,卻仍挺著百年不變的線條,就像陳耀威對理想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