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年駐校營養師經驗的台北市文昌國小營養師劉聰美表示,學童即使吃蔬菜也挑食,一般較偏好白色的蔬菜,例如大白菜、高麗菜等,可能是因味道較鮮甜,所以接受度比較高。
不過,有顏色的蔬菜其實比白色的好。比如綠色蔬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A,所以多半建議不論當主菜或搭配食材,盡量要有一道菜使用綠色蔬菜,但學童為什麼不愛?劉聰美指出,可能與賣相有關,像菠菜經過燜煮之後,容易變黃、變黑,如果沒有透過說明,讓孩子認識食物的原理,學童可能會因為顏色而留下不好吃的印象。
因此,為了鼓勵學童多吃蔬果,劉聰美設計一套「食物猜猜猜」的教案,將七種不同顏色的常見蔬果做成圖卡,讓學童對這些高纖食材的特性顏色有基本認知,再以分組競賽方式,輪流上台敘述食材特徵給其他學童猜,猜對的組別就可得分,讓學童在遊戲中對高纖食材感興趣,再補充說明纖維質對人體的益處、鼓勵學童應該多吃。
「有宣導就有進步!」劉聰美表示,特別對於中低年級的學童來說,許多習慣都還在養成階段,及早宣導的確有助於改變他們對蔬果的觀念,否則當學童年紀漸長、挑食成了習慣,就不易改變,實務上發現他們營養午餐剩下的米飯、蔬菜都很多,不愛吃的菜就完全不嘗試,不只容易有便秘問題、對腸胃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