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洗腎病患增加快速,洗腎人口有四成合併糖尿病,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抽菸是導致糖尿病患腎病變的危險因子。與不抽菸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相較,抽菸者出現腎病變機率增八倍。菸抽得愈凶,危險性愈高。
國衛院副研究員許志成指出,他以微量蛋白尿(ACR)做為初期腎病變的指標,以糖化血色素(HbA1c)數值小於百分之七做為病情控制目標;結果發現,國內有百分之二十七點四(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人罹患初期腎病變,僅有百分之二十五糖尿病人病情控制理想;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及預防,等於拿到「洗腎門票」。
這項研究是從二○○三年起針對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地區,三十六家社區診所,收案一千一百名三十至七十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大約追蹤四年後,這些病人平均每年以千分之六十三的比率,發生初期腎病變。微量蛋白尿、長期吸菸、血糖或血壓控制不佳與胰島素阻抗等因素,是造成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
台灣每年約增加六千人洗腎,持續洗腎人口約五到六萬人,每年用去三百五十億元健保費用。造成糖尿病患洗腎的危險因素中,抽菸占了重要的角色。研究發現,如果糖尿病患每天抽一包菸,且菸齡超過三十、四十年,罹患初期腎臟病的年發生率增加為千分之一百二十八,比糖尿病控制不佳的千分之一百零三,還要高。
以往認為,罹患糖尿病時間短、血壓控制好,比較不容易發生腎病變。這項研究推翻了這個論點,雖然血壓控制得宜、且罹患糖尿病時間短,但若長期抽菸,罹患初期腎病變的機率,將是其他患者的八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