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毒品氾濫,高雄市教育局因有些學生夜間打工依賴藥物提神,或轟趴助興,甚至為錢被幫派教唆從事不法,擬從下學期起對進修部學生及中輟生,進行全面尿液毒品篩檢,並表示,因全面篩檢涉及人權及相關法令,恐引起家長及學生反彈,希望中央盡速修法,讓地方依法有據。
一名任職高職夜間部的人士點出不合理之處,表示「學生又要打工、又要上課很辛苦,精神不好不可避免。許多學生需要打工是因為家庭經濟問題,尤其中輟生,更因家庭經濟無法負擔而選擇放棄學業,而學生會接觸藥物毒品則關係家庭教育問題。教育者應該多關心、多體諒、多幫忙,而非把他們當作問題學生」。
筆者認為,雖是想幫孩子戒毒,但應想的深遠一點,如果教育者把社會邊緣的孩子,當作壞孩子看待,其他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不但無法關心這些同學,反而歧視他們,更容易把這些學生逼到教育體制外,學校就無法給幫助。
此外,也不禁讓人為尚在蹣跚學步的台灣人權教育捏把冷汗。聯合國「酷刑問題」特派專員曼弗瑞德‧諾瓦克教授,去年在第二十屆國際減害年會「減害與人權」專題中指出,現在是要重新思考過去十年嚴懲性毒品政策的時候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以人權為基本考量的政策,以保護最弱勢的群體。
減害計畫不主張道德判斷、說教、歧視及主觀批判,而是強調捍衛人權及個人尊嚴。雖然台灣把人權教育納為學校教育重要一環,但還有很長的學習之路要走。
張濡道(北縣新店/前經建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