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的發相,是不盡相同的。以布施而言,或先生起想要布施的心,但卻看見果報相;或先看見果報相,才發布施心;或布施心與果報相,同時俱發;或者是發相不定(有時是布施相、有時是持戒相、有時是精進相、、等),依此推理,六度發相的情況,就可以了知。
二、持戒
1.明果報發相
持戒所發的業相有六項:前三種為報果發相,後三種為習因發相。首先說明「果報發相」:
戒相發時,亦有六種意涵:若看見十師(注袃)的衣缽,壇場的莊嚴,歡喜愛念;或者雖然沒有看見這些瑞相,但見到自身的衣服清淨整潔、威儀攝眾;又見到受持戒法的人,面目光明亮麗,舉止安詳,來稱讚戒的殊勝。出現這些瑞相時,皆是持戒果報發的情形。
2.明習因發相
若沒有看見以上所說的瑞相,持戒的心油然而生,自言戒行清淨,五篇七聚(注衾)是可以各別受持的;或想匡正破戒的人,讓他們能如法受持;自己能解戒律文意,精通戒的內容,這是習因發相。各種發相,或先、或後、或是同時發、或是發時不定,乃因各人修持有別,其意義可以推知。
三、忍辱
1.明果報發相
修忍辱的發相:或看見修忍辱的人;或看見自身行忍辱之事;或自己看見自身端正清淨整潔,六根莊嚴具足,世間所希有的;或看見端正修忍辱的人,來稱讚修忍辱的功德,這些皆是修忍辱的「果報發相」。
2.明習因發相
或直接從心中引發修忍辱的心,又善解修忍辱的法門,這是忍辱的「習因發相」。各種發相,或先、或後、或是同時發、或是發時不定,乃因各人修持有別,其意義可以推知。(待續)
注釋:
袃十師:僧尼受具足戒時,戒場必須具足的戒師人數,又稱十師、十僧。三師: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七師:七位證明授戒的蒞會比丘。凡此十師均須於受戒前恭請之。
衾出家戒法:有五篇七聚的組織。五篇,是戒法的歸類,包括波羅夷、僧殘、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等五種戒法。七聚,是犯戒的罪名,由重至輕的次第分類,包括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惡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