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edu或.com 學術與就業拔河

賴文盧(高雄市/研究生) |2010.04.26
634觀看次
字級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在國立高雄大學舉辦的通識教育研討會上指出,大學愈來愈世俗化、商業化,一味追求卓越、頂尖,忽略人文教育;他強調大學的網址是「.edu」不是「.com」。

追求卓越、頂尖與「忽略人文教育」,其實是兩碼事,但黃俊傑的憂心也不是全無道理。

黃俊傑是歷史系教授,歷史是人文教育一環,學生畢業後除非深造到博士,在大學教書或到中央研究院當研究員,通常較難謀職,因此汲汲於世俗化、商業化,這種情形在文學院,甚至社會學院,應屬難免。

大學是學術場所或職業訓練所,歷來多有爭議。追溯西方學院歷史,大學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地方,尤其在人文教育方面,但自人類社會演變成工商業型態後,大學功能不再是單純培養思想家,而愈來愈接近職業訓練所。

畢業就要就業,今天大學生多如過江之鯽,人浮於事,延畢、報考碩士班成為常態,研究所雖名曰「研究」,亦只是更高階的職業養成所,學生目的不在學術志業。

黃俊傑說,大陸學生上課,雖然人人眼睛發亮、神情專注,但很多人是企盼畢業後擠進上海當金融新貴,擺脫貧困,這與台灣「讀書脫貧」情況也不謀而合;他並認為放眼兩岸,幾乎都已忘記教育初衷,「孔子所謂的君子理想,在兩岸學生心中幾乎已不復存在」。

大學、碩士班變成職業養成所,是不爭事實,未必是「忘記教育初衷」;大學生也不再是狹義的知識分子,博士生才是。

檢討「教育初衷」也許應從不同角度切入,如果具備謀生能力之餘,科技系所學生也能重視人文教育,能詩書自娛,做到黃俊傑所言「產生道德幸福感及生命充實感」,則大學網址是「.edu」或「.com」,就不那麼重要了。

賴文盧(高雄市/研究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