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沈富雄保養有方,年逾七十,老當益壯,不意卻被健身中心拒絕續約,讓他覺得受辱,認為健身中心「歧視長者」。沈立委的「遭遇」或許不堪,但那股與年輕人搶「地盤」的勁,不知羨煞多少同齡層老人。
昔時七十古來稀,於今已經不稀奇,只是,活得老更要活得好,生活品質能否和年紀成正比,才是重點。就安全考量,健身中心的作法無可厚非,畢竟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存在一定風險,就像一輛開了數十年的老車,就算平常勤於保養,半路出狀況的機率還是比新車高,健身中心在商言商,同樣收費,當然不想承擔額外風險。
有時候,人還是要服老,才會活得坦然,當身體某部位已作不了主,就必須接受「現實」,切忌硬撐猛幹。筆者打羽球二十餘載,兩年前發現膝蓋無法再承受激烈的跑跳衝擊,聽醫師建議封拍,雖然不少朋友打高爾夫,也不斷遊說加入,但衡量經濟狀況,既無法奢侈,只能務實,改做比較溫和的走路。
沈委員具醫師背景,應該很清楚人的身體狀況,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走下坡,七十多歲的老人,就算心肺功能不遜年輕人,恐怕也沒有「硬」骨頭,萬一「心」有餘而「力」不足,危險於焉產生;更何況,某些運動場所的氣氛,就是要好「樣」的,老年人置身其間,反而顯得尷尬。
運動是愉悅的事,各取所需最重要,台灣現在的豪宅華廈都設有健身房,政商名人的俱樂部也不缺此項,以沈委員的身價,都具備了加入的資格,沒必要非去跟年輕人「湊熱鬧」。
魏杏林(雲縣北港/醫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