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昨天在ECFA電視辯論會中表示,簽ECFA是布局全球、搶占中國大陸市場,是分散風險,但也不能「最大的籃子只放幾顆蛋」。蔡英文則表示,民進黨循序漸進的謹慎作為,卻被總統馬英九說成鎖國,這不是公平的說法,政府勿一派天真,以為簽了就是美好的開始。
蔡英文指出,ECFA將引發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經濟結構調整、最大財富重新分配;簽ECFA的衝擊,將遠超過加入WTO,因為中國現在的產業結構對台灣很多技術低階工業產品與農業會產生很大的衝擊,而且是前所未有的衝擊,而這樣的調整與重新分配最不利於弱勢團體、弱勢產業、廣大的勞工、農民與受薪階層。
蔡英文說,總統一再以東協加一來說,對台灣有急迫性、有邊緣化的危機,這才是真的在嚇唬老百姓,機械、汽車、紡織、石化這些行業,東協不是台灣在中國的對手,不會因為東協加一受到影響。
馬英九說,簽了ECFA之後,當然有一部分大陸廉價商品會進來,衝擊傳統弱勢產業,政府已做好準備,有十七個弱勢的產業,將採取「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三個方式。其中損害救濟要花九百五十億元占了三百六十五億元,主要是要幫助這些勞工轉型,再教育、再訓練。
馬英九指出,台灣不是第一次做這個事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規模更大,但是台灣都挺過來,這表示台灣人有能力因應,表示台灣人有實力因應,如果一再說很可怕,就把台灣的雄心都壓下來。
馬英九表示,自由貿易後貧富差距也許會擴大,但不代表能因此而不貿易,政府會透過租稅、社會福利等手段,讓弱勢受到照顧,「這才是正辦」。
蔡英文指出,因為特權讓台灣的機械業在中國得到幾個百分點關稅的退讓,但長期來看,沒有辦法去升級、去增加競爭力,競爭力不是只有關稅,還包括技術和廠商的信賴度,為什麼不在這個地方加強呢?
馬總統說,受影響的勞工,機械部分有四十二萬人、汽車二萬人、紡織九萬人、石化六萬人,共有五十九萬名勞工受到衝擊。他表示,蔡英文的說法似乎覺得關稅不重要,高一點也無所謂,但對勞工來說卻是生死攸關。
他並表示,如果ECFA談判不能使台灣整體經濟獲益,「我不能接受,我們寧可破局,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