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ECF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成為馬蔡辯論重點,尤其是對工具機業與低階產品的衝擊,工具機業者昨天說,若簽ECFA,三年內台灣恐怕就要缺工。台灣區織襪公會理事長魏平祺則表示,台灣織襪品質佳,開放市場對織襪業是開拓大陸市場的契機,應儘速布局。
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說,機械是精密產品,但中國製品耐用度不高,若簽署ECFA後,不只台灣業者不再會外移到大陸,恐怕還會有業者會考慮遷回,導致台灣反而缺工。
工具機業者東台精機協理謝登財指出,目前台灣出口到大陸的機械、工具機零組件關稅最少百分之五至八,但台灣業者根本不敢用大陸貨,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雖是日、韓,但若不簽署ECFA,業界擔憂其他國家不會跟台灣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亞崴經理許宏賓說,簽署ECFA,只是希望台灣可跟所有可能競爭對手站在同一個立足點,至少沒有因為關稅產生的不公平競爭存在。
魏平祺認為,台灣織襪品質非常好,根本不必怕便宜的大陸貨,反而大陸對台灣貨非常著迷,簽訂ECFA後,多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市場,正好讓業者努力去衝。
另一方面,魏平祺認為,政府必須加強查緝魚目混珠的行為,大陸織襪產品一定要清楚標示,台灣產品才能在公平合法的舞台競爭,這反而是台灣產品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