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道生法師傳〉「下食」正解

林伯謙 |2010.04.22
2048觀看次
字級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乃是竺道生法師在蘇州虎丘山聚石講說《涅槃經》的故事。這段神異事蹟,慧皎《高僧傳》卷七並未記載,但慧皎敘及道生法師受宋文帝禮遇齋供一事,仍足以窺見法師天縱妙悟,善通權變的睿智:

太祖設會,帝親同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於是一眾從之。莫不歎其樞機得衷。

文中的「下食良久」很難解釋,或說:「飲宴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或擅自更易原文為:「食至良久」;清代靈操《釋氏蒙求‧道生取匙》則改寫成:「為設大齋一萬餘人,帝亦赴會。眾咸疑日晚,未下食饌。」

「未下食饌」意思是不進食,和佛經形容鬼趣眾生「咽細如針孔,不得下食」的「下食」同義;但「下食」還有下劣的飲食、準備餐食的意思,例如:梁武帝(斷酒肉文)云:「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便是臭穢下食。」《宋高僧傳‧拾得傳》云:「護伽藍神廟每日僧廚下食,為烏鳥所取狼藉。」詞彙相同,解說則迥異。

閱讀古籍,必須連貫上下文理,不能望文穿鑿。〈道生法師傳〉的「下食良久」和後面「遂取缽便食」是相關聯的,所以整段大意是:

宋文帝設宴供養僧眾,並與眾僧席地而坐。由於午齋準備過久,日光已經偏移,眾僧因持守過午不食戒而有所遲疑。文帝於是說:「太陽才剛到正中而已。」道生法師即應聲說:「白日高懸天上,天說才剛正中,怎會不是正中?」便率先取缽用齋,所有人也才隨之進食。大眾無不讚嘆他能掌握關鍵,靈活應變。

由於道生法師具有開放的思想,不墨守成規,不拘滯舊文,才能在大本《涅槃經》未傳之時,孤明先發,剖析經義,洞入幽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