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廊】 殿下 陛下 足下

心務 |2010.04.21
880觀看次
字級

中國是禮儀之邦,富而好禮是中國人強調的美德。《論語》就說:「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可知,在孔子看來,做到貧無諂、富無驕已經不容易,但若能進步到貧而樂、富而禮,則是最佳的人生境界。

中國人的禮,表現在歲時節慶上,表現在進退舉止上,更多時候還表現在人我間的稱呼用語上。《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蔡邕之言:「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執事,皆謙類。」意思是在大臣、士庶間對話時,殿下、陛下乃至足下等都是謙虛尊稱對方的用語。

「陛」原指宮殿階陛,《說文解字》:「陛,升高階也。」段玉裁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賈誼曰:「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無級,廉近地,則堂卑。」獨斷曰:「群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古時,天子坐朝位於高處,臣下不敢直接與天子對話,就請站在台階上的人轉告,因而稱之為陛下。

殿下,最早的用法可見《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杜襲傳〉中,曹操欲討伐許攸,杜襲諫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至唐代以後,殿下則用於對皇太子的尊稱,有時也用於稱呼皇太后和皇后。到了現代,在設有王儲、親王的國家,有時仍可聽見殿下的稱呼。

足下,一開始是用在下對上的稱呼上,《戰國策‧燕策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後來,也用於同輩間的尊稱,唐代白居易在〈與元微之書〉說:「微之,微之,不見足下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逾二年矣。」表達出對摯友的深切思念。

關於足下的由來,《異苑》記載:「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製屐。每懷割股之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說的是晉文公追思介子推,而將介子推死後身旁的樹木伐下做履,每當想到逃難時,介子推為讓自己充飢,剮肉奉君,便喟然嘆曰:悲乎「足下」!

因此,從殿下至足下,表達的雖是尊稱,但也隱含彼此間親切、靠近的關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