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以來,淑玲都是夜貓族,考試時只要熬個幾晚,就可以得到高分,她經常半夜起來K書,大學及研究所,都是這樣熬夜幾晚就能應付考試。
最近,她趕著寫研究所論文,又忙著啃《六法全書》,想要一舉考上律師執照,隨著盛夏來臨,這三個月來,她的壓力跟溫度一樣的上升。
有一天,淑玲對室友說:「我有一點頭痛,好像感冒了!」她到附近的藥局,隨手拿了電視廣告「快又有效、不傷胃」的感冒藥,結帳時,也沒有多問藥師用法,就逕自離去。
藥吃了二天,頭痛的症狀依然沒有改善,還發燒到三十九度,脖子有點沉重,於是她又去診所看病。
這家門診量上百號的醫師,抬起頭來看不到一分鐘,看看喉嚨、聽聽胸口,又忙著打電腦開處方,並安撫她「最近流行感冒,吃幾天藥就會好。」拿了感冒藥,淑玲放心地回到宿舍。
吃了一天藥後,淑玲頭痛到抬不起來,感覺頭快跟脖子分開,且覺得視力有些模糊,而且聞到油煙就想吐,她胃口極差,隨便吃了一片吐司果腹就去睡覺。隔天清早,「淑玲,妳要吃什麼?要不要我幫妳買?」室友熱心地詢問。可是,淑玲卻一點反應也沒有,隨後,宿舍陷入一陣騷動,不久救護車開進校園……
淑玲被送到急診時,不時有抽筋現象,而且體溫高達攝氏三十九度,意識不清,兩嘴緊閉嘴唇發黑,結果,她陷入長達六個月的昏迷,醫師推測是簡單型皰疹病毒導致的腦炎。
病毒性腦炎 當心後遺症
其實她得的是一種病毒性腦炎,一般來說,腦炎多為病毒、細菌等感染造成。少數原因包括黴漿菌、黴菌、寄生蟲等、甚至免疫性疾病、日本腦炎、鉤端螺旋體……等也會造成腦炎。
病毒性腦炎剛開始的症狀,可能是頭痛、頭暈、精神不濟,很容易被當成是一般感冒,但如果合併有發燒、意識不清或叫不太醒的情形,就要能分辨何時該上醫院了!
通常感冒會有咳嗽、喉嚨痛、鼻塞、頭暈、頭痛情形,不會高燒三至五天不退,更不會有意識不清及抽搐之情況,且感冒大多三至五天即會恢復正常。但是腦炎的症狀會愈來愈明顯,一旦病患的表現很難區分,就要求助醫師,千萬不要自己買成藥,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其實若是因腸病毒(非71型)感染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大部分可以完全恢復,僅少數會合併嚴重的後遺症。
其他的腦炎治癒要看所感染的致病源,恢復所需時間因人而異,短則二至三周就恢復正常,長則數個月到半年才能恢復。少數如←疹性腦炎或發病時合併頑固性抽搐昏迷很久的病人,則常無法恢復,即使醒來也完全變了個人,合併智障、癲癇、睡眠障礙、行為異常……等後遺症,若更嚴重的就是死亡了。
壓力大 較易被感染
你自認為很健康、年輕力壯,病毒性腦炎不會找上你?事實上感染症是無所不在,不像慢性病、癌症有家族史與生活習慣等因素有跡可循,只能從臨床一些案例來歸納可能的因素:
{1}發病前三個月壓力特大,可能來自家庭、工作或學業。
{2}作息不正常的人,晨昏未有規律,曾有實驗發現心理壓力大、內向的人較易得到病毒感染。
{3}營養狀況不良者,特別是蛋白質攝取較少者;醫師在入院的病人抽血檢查發現白蛋白通常較低。
{4}長時間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如類固醇。
{5}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6}癌症病患,正在治療的患者免疫力常比一般人低。(《恐怖家庭醫學 │小毛病變大麻煩》‧大牌出版)
發燒是症狀 應找出病因
這種恐怖病魔,常有發燒、頭痛及頸部僵硬的症狀,是因為腦部發炎刺激腦膜,因腦膜炎及腦炎有時不是很容易診斷,就可能忽略了「變化」。
你要能捉出「變化」,找對醫師,做對檢查及接受合適治療,小病才不會變成大病。
很多疾病都以發燒來表現,是一種症狀,發燒不會燒死人,也不會變笨。但資深的醫師最怕發燒了,尤其是三十九度以上高熱不退。發燒時不要自己先服藥退燒,先讓醫師診斷找出發燒的背後原因。
有些病因的發燒不易區別,在吃了感冒藥後二至三天,症狀若沒有改善反而加重,如有想吐、頭痛欲裂、咳嗽二、三周未好、有黃綠色的痰或鼻涕、昏昏欲睡無法下床時,還是趕緊去大醫院做檢查。
發燒可能只是感冒,幾天就好了,但是,發燒可能是癌症的表現;可能是肺結核、肝膿瘍、腦部發炎、泌尿道感染,甚至愛滋病;也可能是骨盆發炎、尿道感染等婦科方面的問題。
病人喊頭痛 醫師也頭痛
頭痛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病,在台灣,一年消耗二十四億顆普拿疼(acetaminophen)。
頭痛是不容易診斷的症狀,也常讓醫師頭很痛,頭痛原因可分為:
{1}肌肉收縮型(或稱張力型)頭痛:這是最常見的頭痛原因,常因情緒或壓力而發作,大多吃止痛藥就可以止痛。
{2}偏頭痛:是指血管收縮引起,有時是一側,但也有兩邊,病人還會痛到流眼淚、惡心、嘔吐,有人會在發作前看到亮光。
{3}其他型頭痛:頭部有腦炎、腦膜炎、腦出血、腦梗塞、腦瘤、耳朵的中耳炎、眼睛的結膜炎等因素都會造成頭痛,尤其腦部的問題較嚴重,如果合併發燒或疼痛愈來愈加劇,或肢體不能動,眼睛發直,或有想吐的情形、脖子僵硬,都要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