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家】 南國‧虹霓‧鹽月桃甫 王淑津/著 文建會策畫‧雄獅美術製作 李柏黎/節錄整理 |2010.04.16 語音朗讀 25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被遺忘的畫家座落在台北市建國中學旁的一棟木造洋風建築,外觀殘破,甚不起眼。然而,台灣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一位日本畫家──鹽月桃甫(西元1886~1954),卻曾經居住在這裡。一九二一年抵達台灣,直到一九四六年返回故鄉宮崎為止,鹽月桃甫旅居台灣長達二十六年。台灣,幾乎是他的第二個故鄉。在台期間,鹽月桃甫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曾經催生台灣美術展覽會的誕生,並且長期擔任台、府展西洋畫部的審查員。他同時在藝術創作上積極自我突破,致力於捕捉台灣風物的生命力,創造台灣地域風土的文化形象與精神象徵。鹽月桃甫,可說是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然而,他同時也是被台灣美術史所遺忘的畫家。畫家立石鐵臣回顧台灣美術時曾說,「除了石川欽一郎先生以外,我們不能忘卻鹽月桃甫先生推進台灣美術發展的重要功績。他半生居留台灣,作品也幾乎都留在台灣;他的藝術雖可以在日本美術中成為受評價的對象,但他的作品不為日本中央所知,終究與日本美術失去緣分。我從鹽月先生身上,體會出一個最孤獨的藝術家生涯。」台灣美術的耕耘者鹽月桃甫來台後任教於台北第一中學校,即現在的建國中學,他同時也擔任台北高等學校的美術老師。他揚棄制式的圖畫教科書指導方式,鼓勵自由畫的美術教育。他教導學生,繪畫必須捨棄老舊的手法,挖掘更深沉的美感與情感。即使技巧不成熟,也要勇敢表現自己心靈所感動的東西,透過藝術來面對生活,呈現自我。學生為他取綽號為「西洋乞丐」,標誌出鹽月老師特立奇行的形象。他帶有叛逆氣息的舉止,對年少輕狂的學生來說,是異類的存在,更有一股英雄氣息的瀟灑。一九二七年,「台灣美術展覽會」成立,鹽月桃甫長期擔任西洋畫部的審查員,累計共十六回。在美術指導工作之餘,鹽月桃甫也努力於創作,並且持續舉行個展。藉此展示自己的藝術成果,提供社會大眾觀摩與討論的機會。永恆的台灣地域圖像從來台初期開始,鹽月桃甫便持續不斷思索足以代表台灣風土的視覺意象。原住民圖像,是他思考後所得的詮釋。一九三六年的「虹霓」是總結的成熟之作。畫中三名盛裝的泰雅原住民少女,在彩虹當空的穹蒼之下吹奏口簧琴,或側身聆聽,周圍黃花遍野彩蝶紛飛,充滿夢境一般的氣氛。鹽月桃甫主張美術的價值,在於透過美術圖像來建構地域文化,「虹霓」便是他所創造象徵台灣風土精神的永恆圖像。 前一篇文章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 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 下一篇文章 【獨釣詩心】帶著快樂去旅行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3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4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5人間社新聞研習營 傳遞真善美2025.07.1606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07.1507環保音樂劇在河邊 光明大學攜手社區演出2025.07.1608【人間行腳】馬蹄踏過2025.07.1609【臆想截圖】夏天的氣味是白色的2025.07.1510萬年寺播撒善根 祝福佛光寶寶2025.07.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植物禪】庭園有佛祖 【異國風情】舊金山的另一種懷舊風情【人間植物禪】 花在生活中【異國風情】 大索爾親身體會更能感受的美【人間植物禪】生死循環【異國風情】西藏之美美在濃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