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便秘與痔瘡保健

嚴守智 |2010.04.16
1337觀看次
字級

便秘與痔瘡是現代人常發生的病症,因此擁有正確的認知相當重要,以下介紹其發生成因及日常保健之道。

對大多數人來說,便秘並無大害,只是會讓人不愉快,但有時便秘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訊號。一般來說,便秘的症狀包含排便次數少、排便困難(必須用力解便)、排便時痛或有便血、便後仍有便意、腹脹、腹痛,若只能解出少量稀水便或滲便,即是嚴重便秘的後期症狀,很多人以為是拉肚子,吃止瀉藥會把便秘弄得更嚴重!

如何防治便秘

首先,必須攝取足夠的水分及大量纖維質;其次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促進食物通過腸子;第三,每日步行二十分鐘以上,同時每餐飯後固定如廁十分鐘,有助於養成排便習慣;第四,放鬆心情、盡情開懷大笑;第五,避免使用通便劑,以免造成依賴。

第六,慎用藥品及補充品,特別是加鈣或鋁的制酸劑、抗組織胺、鎮定劑、三環興奮劑等;第七,要注意某些食品,如為結腸痙攣,則避免易導致排氣的食物,如豆類、白花椰菜、甘藍菜等食物;第八,降低食量;最後,解便時勿用力過度,如能切實實踐上述要點,應可有效避免便秘的發生。

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時,我們稱之為痔瘡,便秘、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 引起。痔瘡又可分內痔及外痔,在診間以肛診及直腸鏡即可診斷出。若肛門流血,就須安排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以排除大腸直腸癌或瘜肉的可能。而一但長痔瘡就不可能痊癒,預防發生是最好的治療。

如何預防痔瘡

避免久站、久坐、久蹲及坐馬桶時看書報;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喝水,多攝取含纖維的食物、水果、蔬菜,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秘;保持肛門處清潔、乾燥,便後用水沖洗肛門;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喝酒或吃辣椒等刺激的食物,容易引發疼痛;以溫水坐浴,可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嚴守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