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當代教育是一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時代,但曾幾何時在一些雜誌媒體上已透顯出大人不懂得年青學子們到底想培養什麼學力?當「台灣退出矽谷」的字眼映入眼簾時,不禁要問「不要輸在起跑點!」的全民教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例如,教改運動將道德教育打散融入其他學科來教學的理想,固然有些基層教師也盡了努力;但受到整個社會風氣與政經的影響,就連雙語教學的實施,是否真能提昇學生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都值得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與思考。
事實上,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學習,若站在人文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就不應停留在填鴨式的教育;應該逐步走向有意義的教與學。同樣地,道德教育不是談道德律令或教條;應是談人際之間適切和諧的共處之道,在面臨自他利益衝突時,該如何取得雙贏的優勢,才是當代道德教育所應加強的重點教學。例如,在吾人面臨待人處事的抉擇時,是否已習慣只為自己著想的思惟與言行?卻毫不理會或暸解他人、群體的問題,難怪世間紛爭不斷。
佛典上說:「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就算是自己面臨種種惡事與困境時也應如此。因為,動不動兵戎相見並不能解決問題;而將巧妙的化解種種困境與惡事,往往卻是適當的幽默或禪門所說的禪機才能化解。這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是佛典中所說的「因正念不得雜疑。」才真正不會用錯功夫,也才不會浪費寶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