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eers雜誌》調查,大學畢業生最嚮往的企業,服務業竄起,統一、誠品、星巴克囊括前三名。
分析原因,高科技在金融海嘯時裁員、放無薪假,不再保證是「新貴製造機」;傳統產業如統一,橫跨多領域經營,工作反而穩定,而且拓展大陸市場,而吸引新世代。
不過,這樣的調查是否涵蓋所有事實?以薪資來說,統一儲備幹部起薪是一般行情的三萬多元;誠品基層員工薪水,跟政府規定的大學生基本薪資差不多;星巴克兼職員工時薪九十五元,正職人員月薪同一般餐飲業。
說起來,前三大受歡迎公司的薪資行情,並不吸引人,為何擠下台積電、鴻海等科技龍頭大廠?這可能涉及調查問卷設計、受訪對象抽樣的問題,由於這些資料未公布,無從分析,只能試著從其他角度解釋。
一般來說,文學院及部分冷門社會科學的科系,一向坐就職的冷板凳,所能找的工作除了業務、行銷,多半擠向文書、行政類(公務員考試也有此現象)窄門,但僧多粥少,待業期往往長達半年、一年。
而服務業逐漸成為全球市場趨勢,尤其台灣資源有限,政府也鼓勵朝此發展。進入服務業的「專長門檻」低於科技業,文學院及冷門科系學生,若做不來業務、行銷,自然會轉到服務業。
統一、誠品、星巴克「異軍突起」,就是因門檻低,大學畢業生願意從「店員」做起,圖的是「儲備幹部」的前途,日後升上店長,也如同「自己開業」,所以願意從基層做起。
金融和科技業等工作退燒,觀光餐飲業出頭,前十名就有星巴克與王品集團,反映年輕人已從「消費者品牌」,提升到「雇主品牌」。誠品、星巴克在年輕人眼中,代表一種「消費者品味」、「個人形象」,因此就算薪水不是很高,也可以「騎驢找馬」,或等待做到店長,開創事業。
不過,在解讀這項調查時,不能因此認定科技業「沒落」,畢竟科技產業是國家經濟的龍頭,沒有了精密工業的根,服務業終將是「失根的蘭花」。
孫立鈞(台北市/人事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