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二月份歐元區十六國失業率升至十一年多的最高水平—百分之十,顯示經濟復甦的力度,不足以阻止更多企業裁員。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警告,歐洲處境岌岌可危,在美國和亞洲從全球經濟衰退反彈的同時,歐洲在世界經濟強權中可能降為次要等級。
歐盟統計局表示,歐元區二月份失業率,由此前三個月的百分之九點九升至百分之十點零,創一九九八年八月來的最高水平。失業率走勢符合上周接受道瓊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
數據顯示,二月份歐元區失業人數增加六萬一千人,一月份增加三萬八千人。總體失業人數增至一千五百七十萬人。截至二月份的十二個月中,歐元區約有一百八十萬人加入失業隊伍。
整個歐盟地區二月份的失業率,由前一個月的百分之九點五升至百分之九點六,為該數據自二○○○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世界經濟變好歐洲仍然落後世界經濟變好歐洲仍然落後
史特勞斯卡恩上月三十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向學生發表演說時表示:「歐洲經濟體可能降為次要聯盟,而不是和美國及亞洲並列主要聯盟。」
他表示:「歐洲如果不迅速採取行動,很有可能在十年或二十年內,成為美國和亞洲對峙的局面,歐洲將被拋在一旁。」
他說,儘管經濟情況較一年前好,歐洲的反彈仍然緩慢。他指出,世界部分地區的復甦迅速,例如亞洲、中南美洲也不壞,美國則很有可能加速。他警告:「歐洲呢?歐洲仍然落後。」
在此同時,IMF將對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今年的成長預測,由原先的百分之一點五調降為百分之一點二,並警告復甦將「溫和而脆弱」。
整體而言,歐洲未來幾個月將因全球經濟危機,面臨疲弱的成長和公共財政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瑞奇曼(Gideon Rachman)日前撰文指出,希臘赤字風暴凸顯出歐元體制設計的缺陷,即歐元區國家雖有共同的貨幣,在許多政策上卻是各有立場、各行其是。
上周歐盟領袖達成協議,准許希臘必要之時向IMF及其他歐盟會員國尋求金援。
瑞奇曼指出,這或許能暫時安撫市場不安情緒,但並未針對問題癥結加以解決。歐元區的催生者就像強行安排子女婚姻的父母,硬將經濟和政治文化各異的國家送作堆,希望時間一久,能成就名副其實的美滿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