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一月份出版的「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報告,包括一月工業生產、商業營業額、出口值、進口值、貿易順差、外銷訂單金額等各項經濟指標均大幅成長,躉售物價指數(WPI)、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均上漲,失業率下降;而攸關經濟景氣指標的「景氣對策信號」,經建會二十六日公布的分數為三十八分,燈號也由黃紅燈轉為紅燈,代表景氣正逐漸轉趨熱絡。
據資料統計,我國「景氣對策信號」上次亮紅燈是在二○○四年五月,相隔近六年後,我國經濟景氣再次呈現熱絡,顯見台灣面臨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後,政府與社會各界為振興經濟所做的努力,有了具體的成果,台灣的經濟前景值得樂觀期待。
惟因經歷長期景氣不佳,民眾失業嚴重,許多民眾迄今仍工作難尋,國內氛圍及輿論對未來經濟發展仍感悲觀,有些民眾更因此對我國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可能造成失業憂心,也就是失去早期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時代的信心,與走出去的企圖心。
但近半年的國內經濟指標數據顯示,台灣經濟已準備要起飛,而且與大陸準備簽署ECFA的正面效應逐漸浮現,包括近期國內投資申請案件增加,以台中港區的投資案為例,已陸續通過中國人造纖維公司投資、中龍鋼鐵第二期投資,及中港太陽能公司投資等申請案,這些投資案會帶來產業鏈廠商進駐,而產品出口更會帶動海運、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可為中部地區帶來許多工作機會。
因此,不僅經濟指標數據,許多跡象更顯示,台灣經濟已步上復甦,因此,國人應恢復蓬勃發展時代的信心,共創新的「台灣經濟奇蹟」。
張孟湧(北縣三重/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