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衛生署報請行政院會通過,把新竹生醫園區臨床醫學中心以BOT方式招商,改為國際醫療醫院,專收治外國人或自費醫療的國人,中研院長翁啟惠反對,筆者也認為,國際醫療醫院如果真的以「公司」的名義設立,並以營利為目的時,非但不能賺錢,搞不好還會因而成為「蚊子醫院」。
百年前的上海外灘公園,曾有「華人及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若照衛生署預定的規畫,當這座「國際醫療醫院」營運後,是否也要掛上「台灣人及狗與健保病人不得入內」?
因此筆者預期,這座只想賺錢卻不談「醫療品質」與「平民化醫療」的醫院,遲早會變成「蚊子醫院」。筆者譜了一個「小人物狂想曲」,如果我是「國際醫療醫院」的院長,不但醫療富商巨賈及外國人,更會宣布「本國際醫療醫院的使命除了收非健保自費病患外,更關心貧苦無依的路倒病患,只要他們進入本院,同樣比照外國人及富人的待遇,給予最好的醫療,我們也會不計成本,用最好的藥治療,用最新的醫療科研與技術,並延攬海峽兩岸最佳醫療團隊,為病患做最好的全人化醫療及服務」。
所以,建議相關單位考量翁啟惠院長的意見,還是作為臨床醫學研究為主的「臨床醫學中心」,決策過程要謹慎,不要反反覆覆,不但不利計畫推動,還會造成資源浪費。
劉競明(桃縣龜山/主治醫師)